第11版:践悟

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

  博物馆记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保护、修复和传播这三个着力点,力求实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立足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这个基本点。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坚定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首先,博物馆要加强文物保护人才的教育实践培训,以人才队伍建设和文物科技创新为驱动,全面推动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其次,要将新科技成果充分运用于文物保护方面,并推进先进技术研发和保护手段的运用。再次,要积极与国内外各大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多层次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开展多学科协同的文物保护科技攻关,切实增强文物保护与传承能力,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文物保护机制,以高质量的保护工作推动博物馆发展。例如,山西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工作极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借鉴推广。该院2005年成立文物保护研究部,着重推进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逐渐完善馆内环境监测系统,组建覆盖所有展厅和文物库房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运用离线检测系统和环境调控系统,实现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检测与调控,为馆藏文物营造出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的环境;定期进行检查、除尘、消毒,有步骤分批次对馆藏文物进行维护保养,增强上展文物的完整性、观赏性;建设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力求实现馆藏文物最大限度地长期保存。山西博物院立足全省,面向全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保护技术,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研究体系,切实解决文物在保护方面存在的各种难题,打造多功能的富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文物保护机构。
  抓住文物的复原性修复这个关键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难免会受到岁月的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如纺织品和纸张的虫蛀和霉烂、古建筑木质构件的腐朽、石质文物的风化、彩陶和壁画的褪色、剥落,金属文物的有害腐蚀,金银器物的变形等。因此,必须抓住文物的复原性修复这个关键点。文物修复必须遵循“复原性修复”的实践理念,让现代技术与传统修复技艺融合,积极推进文物修复工作,以科学研究贯穿修复全程,以全面揭示与保存文物价值为目的,最大程度保持文物以真实原状呈现给观众。修复项目实施时,要按照最小干预、可再处理、可辨识、不改变原状、科学性等标准,对需修复的文物进行检测、分析,制定适合的修复技术路线,认真按照保护修复流程操作,使各类修复文物得到科学的保护。10余年来,山西博物院积极探索研究,提升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能力,开展相应文物的修复工作,比如在对该院藏品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的修复中,利用先进技术,整个过程科学合理,是复原性修复的新思路、新模式。
  注重文物的多元化传播这个落脚点。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了丰厚文化给养。当前,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传播方式逐渐多元化,如感官体验、互联网传播、文创产品开发等。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一是通过立体的影像和生动的音像感受文物的文化特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在展示文物过程中可以结合动画为参观者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可设置交互装置,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向人们传递更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大多数参观者感受更丰富、更立体,增强人们对文物的兴趣,有效提高馆藏文物的展览效果和传播效能。二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文物文化,使人们对文物的了解既便捷又深刻。随着各类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参观者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参观博物馆,拉近博物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改变博物馆的展览形式。近年来,山西博物院在一些展品旁附上微信二维码,参观者通过扫码获取展品的相关介绍,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解答参观者在展览中提出的问题。三是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使文化从无形变有形。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以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为基础精工巧制而成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很适合开发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的开发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使文化从无形变有形,起到更好的传播效能。山西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巧夺天工、意蕴深刻,该院以丰富的馆藏和展览资源为设计元素和灵感来源,在数字化等领域积极探索,潜心研发了一系列集观赏性、实用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为特色的文创产品。比如,精美别致的雨伞、杯子、丝巾、饰品、印章、笔记本、书签。与此同时,还开发了“博物馆+电商”的文化产业,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大大增强了文物的多元传播能力。(作者: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 王桂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29期

  • 第2024-01-28期

  • 第2024-01-27期

  • 第2024-01-26期

  • 第2024-01-25期

  • 第2024-01-24期

  • 第2024-01-23期

  • 第2024-01-22期

  • 第2024-01-21期

  • 第2024-01-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