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前后,那些喜人的灯火好像是一年未归的游子,约好了要给小城母亲制造点惊喜,一下子都聚了来,照亮小城的沧桑面容,和一条条婉转的归乡路。
华灯初上,那是城市夜将;灯火辉煌,那是大都市的排场。小城的灯总归是要小气一点的。朱自清先生的句子极好: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平日里的小城,灯要一点点起,尤其是寒冬时节,凛冽的风似乎让灯影总朦胧在一片辽阔的黑中,但那黑,绝不沉寂压抑,像儿时淘气的小脚印淹没在田野中一样无边、一样温情又踏实,而这种对黑的感觉,是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体会不到的,除了在故乡。
点点光影在冬夜的寒气中忽闪着忽闪着,有一天竟豁然盛大起来,开放成一片——那就意味着年近了,一场灯会即将拉开北方春节的帷幕。
总感觉北方的春流都是从故乡的十里河开始消融漫延的,就像总感觉一场灯会也必须从一个小院落红瓦檐上的一盏红灯笼开始亮起来。
当小小的红连成一片,小城的大街小巷顿时就生动起来,每一点红光就像乡亲们一颗火热的心,升腾着对生活的期盼与热爱。爱嘛,对于北方人就是这样,一定要烧起来——酒要大杯喝,碰出个响;肉要大块吃,嚼出个劲;灯要火亮亮地点,照出个旺气。
南门的大彩门把整条老街都豁亮亮地铺排开,就像爬满褶子的老叔老姨们,只要鼓点一起,红粉的绸子、扇子一甩,他们就可了劲地扭。似乎越是老旧越火红,越火红,就越有企盼。
向北,街道渐渐宽敞起来,灯光也越闪烁生辉,每一朵灯火就如每一个人怀揣的那点欢喜,在空气中飘漾开来,流动的人海汇聚又似灯火的汇聚。飞迸的浪花不大,大的是它们辽远的心。
文化广场,有传统花灯彩船,摆渡花花绿绿念想的;有白羊肚儿毛巾的汉子,罩出黄土地敦实的;有红袄、红头巾的媳妇儿,靓出塞北俊俏的;有腾龙翔凤,飞出吉祥欢庆的;有福娃娃、财爷爷,把福禄寿喜财都抱圆满了的。还有街街角角闪着的、大楼小树挂着的、高空远檐飘着的……
人海、灯海让这座叫作“卧牛”的古老小城,和小城的正月都通明火热起来。
这边,老两口在彩船灯下互搀着胳膊拍照留念;那边,有父亲把孩子举过头顶想要把彩树上的点点星光摘下来;这里,三三两两的少年,青春的身影和光影一同闪耀;那里,小情侣看灯之意不在光,那光早闪入了对象的眼波和心窝里。
我又想起儿时有一年正月,小城也是大红火,看灯展猜字谜的场地,大人、小孩都聚拢一块,有机灵的家伙一连猜出好几个,猜不出来的也不懊恼,只一跺脚、叹一声:又慢了!这波观灯猜谜的还在兴致,那波却锣鼓喧天,涌来了彩车和扭秧歌的队伍……
灯谜好不好猜、秧歌好不好看,其实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热闹劲儿,让每个人的心都火蓬蓬的。一个中国北方的年,就这样始于一挂红灯笼、一碗热饺子,终于一场灯会、一碗汤圆,而中国老百姓对火红的期盼永无休止。
我想起冯骥才先生《年意》里的一句话:祖祖辈辈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他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与热情。
他们对年、对春、对生活,从来都像灯盏一样,红红火火又简简单单。
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