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年味儿

  小时候,就是盼过年,刚过了这个年就盼着下一个年快来。年的味道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过了农历二月二结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们尽情地享受过年的味道。
  过年的味道是什么?
  过年的味道是母亲转着小石磨磨下的豆腐。这豆腐鲜嫩、柔中带刚,吃起来津津有味,但这豆腐平时吃不上;过年的味道是父亲下河北赶集买回来的二斤猪肉,这猪肉挂在不住人的房梁上,既起到冷冻的作用又能防止动物作害。这猪肉维持整整一个正月的吃用,很香、很香,但这猪肉平时吃不上;过年的味道是母亲从供销社买回来的年画,它贴在墙上,供子女们欣赏一整年,是它传输给了子女们不少的传统知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过年的味道是我们找学校的老师写好的春联,它鲜艳的颜色、吉祥的联语,烘托了喜庆的氛围;过年的味道是节日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使人们的心情得到了尽兴的释放;过年的味道是母亲早早就做好的的确良新衣服,这身衣服只在过年那天才让穿上,平时不让动……在外的游子们无论如何也愿意回家过年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以上这些,更主要的年味儿是浓浓的亲情——阖家团圆,这是温馨的时刻、幸福的时刻。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如今,年的味道也发生了变化。豆腐,不用在过年时才磨,平时都能吃上,记忆中的小石磨盘已经绝迹;猪肉,不用在过年时才称,平时都能吃上,父亲也用不着下河北去赶集;新衣服,不用等过年时才穿,男女老少几乎每天都是穿着新衣服……亲情,是亘古不变的年味儿,但,似乎也不用阖家团圆去感受了,因为智能手机已普及,小孩在玩、老人在用,面对面聊天不仅仅是过年才有,几乎每天都可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智能手机舒缓了无法回家团圆的人的自责心情,新时代、新变化、新气象,也给了年味儿新的内容。比如,村里住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临近年根儿总要给各家各户送面、送油、送大米、送春联,东西无论贵重与否,但送来的是他们所在单位的温暖,送来的是上级对乡亲们的慰问,送来的是党和政府的温馨!
  生活幸福了,有些过年的习俗正在消失,有些过年的习俗势头仍旺,年味儿正在以新的内涵浸润着乡亲们的心田。但我的家乡昔阳县方台村有一种年味儿很独特,永不过时,是年味儿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夕夜,当千家万户都在等待央视春晚的闪亮登场时,我家乡的人却在走街串巷进行慰问。慰问谁?慰问当年有人去世的人家。当万家灯火欢庆新春时,其实并不是每一家都充满了欢乐,有些人家因特殊原因充满的是忧伤与心酸。大伙儿的慰问,正是对这些有伤痛人家的最好的治愈。
  正月的街上,有孩子们在噼里啪啦放爆竹,更有三五成群出行慰问的人,这些人不用相约只在街上随意碰上就可结为一伙儿。有人掰着指头算着,今年总共去世了几个人?先从谁家开始慰问?慰问,是我给起的说法,其实乡亲们叫“坐坐”,平日里到谁家坐坐,那真是去坐一坐,但正月里的“坐坐”,有其更高尚的内涵。在“坐坐”的人当中,总有人口才好,也了解主家的心事,也确实悲痛着主家的悲痛,于是说的话很贴心——“叔叔是个好人,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的福报会给了你们,你们会越过越好……”“婶婶热心肠,经常帮大伙忙,大伙永远怀念她……”“人死不能复生,他虽然不在了,你们还得更坚强地活,更要活出人样来……”这些贴心话感动了主家,也感动着相跟着的人;不善言辞的人也不必非要说几句,人到了,坐一坐,已经传达了问候的意思。大家来了,很好地安慰了活着的人,使他们减轻了失去亲人的悲伤,最大限度地融入了年的氛围中。
  正月里,去邻居家、朋友家坐坐,这是一种慰问、是一种年味儿、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愿天下乡亲年年如意,一年更比一年好!

董彦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 第2024-02-20期

  • 第2024-02-19期

  • 第2024-02-18期

  • 第2024-02-17期

  • 第2024-02-16期

  • 第2024-02-15期

  • 第2024-02-14期

  • 第2024-0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