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多情诗画牵桂晋

  “表里山河”的山西,此刻就在我的眼前开阔着,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就是我最欣赏的一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诗,曾牵动过很多人的红豆情结。年少的我,也为南国红豆深深着迷。我所住的大院生长着很多松柏,唯独一棵相思树独秀于林,尤得年轻人喜爱。那时的他或她刚从大学毕业,20岁出头的年纪,黄昏后喜欢坐到相思树下,乘凉、耳语,朦胧情思也仅止于那首小诗,好像懂好像又不懂。我盼得几颗红豆,用手帕珍藏起来,也学着作诗两句:“红豆藏情思,无言却似诉。”多少年过去了,红豆依然殷红如朱砂。
  王维天资聪慧,六岁就能过目成诵,被称神童,他继承了祖父的音乐天赋,随便拿起一件乐器都能拨弄出美妙的音乐;对画画的喜欢则是受母亲的影响,年幼的他一边铺纸磨墨,一边看母亲勾皴点染。而我师范毕业的母亲,每到假期就把钢琴拉回家,叮叮咚咚,伴随我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我没有遗传母亲的音乐天赋,却追随父亲对文字的喜爱,尤其喜欢读唐诗,对画画也情有独钟。王维的母亲对孩子说,拿起画笔画的不是风景,而是心境;我的母亲也这么教我,说天地之间有大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继“红豆相思”之后,我又从书本上认识了“山东兄弟”。我一遍一遍地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为“山东”位于东北,后来才知道,王维的“山东”,是华山以东、黄河对岸的运城蒲州,即今天我所站立的这片土地——永济市。王维故居坐落在山水之间,虽然这里繁华不再,城内城外文化遗存依然有迹可循,殿、祠、坛、庙,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了古城儒雅且包容的气质。这里有王维快乐的童年,林间莺雀鸣啾仿佛传来孩子们的笑语,跟随父亲逛庙会、转花市,小小少年无忧无虑。
  岁月静好的日子,却在709年一去不再复返——王维的父亲病逝了,那年王维才9岁;而我的父亲,在我14岁那年离开了我们。王维作为长子,15岁便离家到长安求取功名,重阳节登高思念亲人,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对故乡蒲州的眷恋、对弟弟的思念,全凝聚在这首诗里。作为幺女,我对诗的好感全在诗的这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远去的父亲,怀念年少的快乐无忧。我思念父亲依恋母亲,这位少年也依恋母亲思念父亲,年少失怙,我们都由母亲拉扯着长大。同病相怜,我愿意将更多目光投放到同样愁苦的生命中。后来,王维的妻子因难产而亡,骤添对生命无常带来的无尽凄苦,当年他扶柩返乡,一路上没有泪水,唯有不语最深情。我行走在蒲州街巷,脚下足迹千百行,被风霜打湿的伤口,又被日光翻晒出新的印痕。30岁出头的王维,跌跌撞撞回到故土,叩开重门老宅将自己深锁,外面的世界只管沐浴繁花,里面的人姑且守着旧梦。而我的少年不知愁滋味,强说春词,因为感情一度受挫,手中的红豆不得赠予心意之人,辗转反侧,暖榻难眠。
  遥想当年,鲜衣怒马长安花。王维20岁时金榜题名,他是幸运的。因为通诗书、善音律、精书画,第一份工作就担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我好不容易考上广西师范大学的艺术专业,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听说我们的大诗人王维,也曾到过桂林。当年他代表朝廷到南方选拔官员,出差到此,眼前的风景,令他心情大好,一点一横都进入了他的诗画,明明是波涛,却有浪拍云天,远空为之摇荡,笔下之景都动了起来。
  在桂林求学的岁月,我徜徉在桂树下闻着桂花香,想起王维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很强的画面感,桂花、明月、松林、清泉,不就是国画自然山水的元素吗?无论是艺术技法、布局,都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野外写生,我也常常思忖,如何呈现“天地外”“有无中”,疏可走马,似有还无;如何以简驭繁,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大三那年秋天,我和同学们奔赴西安,同学们爬华山、观日出,我独自漫步这个千年古都,岸边抚柳,仰望钟楼。我想起少年王维,当年只身闯荡长安,意气风发的他挥就《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眼前浮现一群侠少下马登楼、欢呼痛饮。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长安少年的人生标配,美酒、骏马、高楼、垂柳,王维在诗中嵌画,初试墨意,无不展现盛世豪情之气象。大学毕业后,我有幸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化宣传工作,当年节庆,两广龙狮争霸赛盛大举行,感动于我所生活的时代,海晏河清,黄狮子已不是帝王专属,岭南更不是苦寒的流放地。我利用手中的笔,又画又写,从小情小爱中解绑,拥抱万物众生,在现实中求索思想。
  “斜杠青年”王维凭借绝世才情,赢得了京城精英阶层的热捧,一时风头无两。公元712年,离中秋佳节还有两个月,长安的太乐署要准备一场晚会,年轻人当然想露一手。王维想到南国红豆、想到岭南舞狮,虽然舞狮源自北方,经南风浸染后却自得风流。北狮重形,以示王者风范;南狮拟神,昂扬威武斗志,舞法、步型、姿态,皆出自武术中的南拳,柔中显刚,所以南狮有“醒狮”之美誉,“清醒”“醒目”“醒脑”,蕴含不屈不挠的协作精神。王维要集民间所长,编排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为中秋赏月助兴。鼓点急急、乐声切切,但见长安宫廷两只金黄狮子在“歌舞团团长”王维的调教下,欢快起舞,跳跃腾挪。皇弟岐王喜交文士,闻声而至,诗酒助兴。在别人眼里,两人都是一等一人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怕就怕才华伤人却不自知。观赏黄狮子舞那可触犯了皇家大忌。果不其然,别有用心之人如此这般,王维因而获罪遭贬。在岭南,舞狮是民间一项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逢年过节,万人空巷,锣鼓喧天,舞龙舞狮——那是给百姓看的,黄发垂髫无不怡然自得、喜气洋洋。
  都说上天给一只手一颗糖,一定会夺走另一只手上的苹果。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一心想求得皇上的赏识,却先后两次被逐离京城,王维心灰意冷。苍茫的边塞、激烈的战斗,在这期间,王维走访当地,了解到丝绸之路开通后给人们带来物产和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故他的离别诗又多了一份豪迈。在凉州,集歌、舞、画于一身的民俗正对他的胃口,“赛田神”首先进入了他的视野。这一切对王维来说并不陌生,儿时故乡祭祀的场面亲切回放,虽然边塞人迹稀少,民间习俗依然活跃在大地之上,一首《凉州郊外游望》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民间祭祀田神的情景,被他写得生动形象、神秘有趣。婆娑、里社、刍狗、木人、女巫,展示祭祀田神的祭品、仪式,宛如一幅自然之景。这是王维在诗中加入画意的经典手法。
  “赛田神”是当地的一种风俗,田神即农神、稷神。人们在田间地头供奉田神,祈求农作物丰收,这种风俗在中国农村非常普遍。在我们岭南,这种风俗叫跳岭头、傩戏。每年中秋前后,为报答田神赐福,岭南地区的壮族和汉族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坐唱、喃念、舞蹈的形式辟邪除瘟、祈求人畜平安,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与崇拜。
  王维用诗歌描写这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只见一位女巫随着音乐跳婆娑舞,“舞”“巫”同源,“婆娑,舞也”,这是一种盘旋进退的舞姿,乐器主要是箫、鼓,祭品主要有酒、刍狗、香、木人。女巫跳着婆娑舞,把酒洒在用草扎的狗身上,然后再焚香祭拜田神,跳舞扬起的尘土弥漫其间,落满了女巫的鞋袜。这个“木人”指木制的神像。不同的是,我们的“跳岭头”是男巫唱主角,即便故事情节有女性也是男扮女装,木人在当地叫“鬼面壳”,起源于尧舜时期。“跳岭头”也叫跳傩,道具有棍、锄、铲、刀、叉、刺、斧、戟、剑,乐器主要有锣、鼓、钹,兼有长号、牛角号。
  我从事研究与非遗有关的工作,经常得以去乡镇田野调查,观摩整个活动过程。“跳岭头”以民间信仰为依托,吸纳和展示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戏剧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从最初的叩拜神、酬谢神、取媚神到咏唱人、娱乐人、人娱乐。我们的“跳岭头”是壮族和汉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对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说,描写边防告急的《陇西行》属于纪实体的“亲历边塞诗”,有其新闻性;那么,《凉州郊外游望》则更具社会性,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祭祀原始信息,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纵观王维的诗歌创作,科举高中不写诗、入朝为官不写诗,被贬后却边走边写,从“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到“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再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两度放逐生涯,王维寄情山水,心情因此而清新朗净,眼前的一切,缓解生活的痛、稀释人间的苦,无不展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王维的目光投向广大民众,对乡村劳动、边地生活有了更多理解,个人情感感知更加丰富。可以说,每历经一次困境,都是一次人生蜕变与超越。
  某日,我回到母校,慕名来到广西师范大学创办地、分校区雁山园,又称“岭南第一园”,园中有奇树红豆树,树边有红豆小馆,“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恪曾居此一年;胡适来此也曾留下诗句:“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这些都让我驻足流连。清末民初,两广总督岑春煊,将雁山园捐赠办学,成为广西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后来得知,这位岑春煊还是山西大学的创办者之一。山西大学、广西师大,粗犷如北方,温婉若南方,交相辉映。我千里寻访,万般景致在这一片小园交会,冥冥之中,有一种启佑,让我漂泊、经过、停靠、心照神交,以至身心得到安宁。眼前的相思湖,平和宁静,凉风吹来植物散发的清香,绵延而幽远。
  王维的红豆,或许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亲人或爱妻的相思,一是对盛唐繁华的眷恋。而我珍藏的这颗红豆,则是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新生活的期许。在我眼里,王维不是神,也不是佛,他就是隔壁家的孩子、是身边的朋友,害怕离别,也会消沉,但我们感念天地,心中有诗和远方。他喜欢做梦,追求禅趣;我们喜欢行走山水,边看边记,无论被不被人瞩目,都自成土壤,悠然开放。

梁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3期

  • 第2024-03-02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8期

  • 第2024-0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