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提升人力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伊文君 张彦波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挖掘人力资本潜能,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厚植教育本底,打造高素质人才扩容“蓄水池”。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加快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劳动效率,为塑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提供基础保障。一是建设特色化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本科和高水平职业学校率先发展,打造若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提档升级。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新建或依托现有创新平台、实训基地或科技产业园区,分级分类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二是以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纵深推进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完善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体系,推动高校办学定位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优势资源更加集聚、创新生态更加优化、人才培养更加精准。三是建设实效性终身教育体系。持续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引导各类学校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公众平台。
  引深互动交融,激发产才融合的“源动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要不断提升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度。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良性互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动能。一是以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人才布局。聚焦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开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养产业链中缺失的高端人才、创新团队,通过完善的产业链拉动全省人才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以产教融合对接打通人才供需通道。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信息整合、资源共享、项目对接等方面的优势,引导院校通过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等方式,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技能人才,形成产业资源分布、产业人才供需、成果转化应用、课程资源精准对接的完整产教融合生态链,动态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缺口。三是以数智优势赋能完善人才集聚生态。基于山西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科研技术优势,在建设数字山西,建设运行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企业、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等方面,通过产业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集聚培养,推动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和产业融合,为“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提供批量化人才保障。
  突破制度瓶颈,塑造人尽其用的发展“强磁场”。人才政策,关键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当前,应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实效的人才体制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是创新灵活性选才用才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持续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和“里程碑制”改革。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构建人才自主选择、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新体制,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有序流动。二是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在高层次人才认定中强化市场评价、同行评价和薪酬税收贡献评价力度,探索创新创业人才专家举荐制。加强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畅通非公领域人才职称评审申报通道。探索新兴经济体中人才认定的具体标准与相应的专项支持政策,促进更多优秀人才在晋创新创业。三是构建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探索通过科学技术奖励、绩效奖励等途径增加高层次人才实质性收入。对创新创造、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业绩突出的单位或团队,可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合理容错的机制。
  注重环境创优,构筑引才留才的服务“生态圈”。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服务于让人力资源释放最大能量上,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和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一是用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环境留才。将持续扩大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作为引才留人的重要抓手,高水平推进教育医疗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扩大优质教育办学资源,加快打造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让群众就近享有高品质的国家级和区域性民生服务。二是用更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留才。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强与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协调衔接,推动创业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奖励等政策落地。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催生更多吸纳就业的业态模式。三是用多样化的消费供给环境留才。围绕线上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体验式消费、健康消费、高端消费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建立健全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更好满足年轻群体消费升级新趋势。(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15期

  • 第2024-04-14期

  • 第2024-04-13期

  • 第2024-04-12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10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8期

  • 第2024-04-07期

  • 第2024-04-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