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这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指明了关键方法。
大会小会一连串、考核评比一大堆、打卡留痕“满天飞”……什么事都压给了基层,直接加重基层负担和压力,致使基层之“重”成为了基层之“痛”。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末梢,承担着落实和执行的重要角色。把工作沉到基层,是要接地气、干实事,而“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必然使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为基层减负,就要着力破解基层权责不匹配等问题,进一步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只有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分工合理,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制度管长远、固根本。破形式主义之弊、解官僚主义之疴,为基层松绑减负,就是要健全制度、立好规矩,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按照全局所需、部门所为、基层所能,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制定务实合理的任务“单子”,有效减轻基层“担子”,推动基层工作“松绑瘦身”、提质增效,让基层单位“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一目了然,让基层干部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牢基础。
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理清基层权责,目的就是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让基层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主责主业中去。这就需要从基层实际出发,多为基层赋能,给予基层更多的“资源”,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多替基层着想,对某一工作事项,能由上级部门完成的,就不要压给基层单位,上级部门可以跑跑腿,就别向基层动动嘴,千方百计保障基层单位高效运行,让广大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为老百姓办成更多的实事、送去更多的实惠。
为基层松绑减负是个持续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精准施策,以改革破题,用创新赋能,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明确的权责体系,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在法治的轨道上高效平稳行进,干出新气象、实现大作为。
李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