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培育乡村工匠 赋能乡村振兴

  手指如飞、彩线起舞,一幅活灵活现的“醒狮”刺绣作品引来观众赞叹。近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举行,山西代表团获得1银2铜7个优胜奖的佳绩。大赛期间,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同步举行,刺绣印染、沁州黄米醋、中阳剪纸……来自山西的乡村工匠名师在全国大舞台上亮绝活、展风采。其中,晋绣代表性传承人范素萍获“最佳人气奖”“最佳作品奖”。从传承文化技艺,到引领特色产业,乡村工匠正在被赋予更多意义和期待。
  在广袤的田野乡村,一个个能工巧匠闻名乡里,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扎根农村,活跃在刺绣印染、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金属锻铸等行业,用匠心和巧手留住了传统工艺,留住了乡愁,进而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技能人才。2022年底,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23年7月,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启动实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打造乡村工匠品牌;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公布了第一批273人乡村工匠名师名单,山西省10人入选。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工匠被看见、被重视、被尊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支撑。乡村工匠长期从事传统乡村手工业,既是传统技艺的守护者传承者,又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宝贵资源。但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工匠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老龄化日趋严重,部分传统手艺面临失传风险;另一方面,大多乡村工匠在转化应用传统技艺时,往往限于小作坊式发展,无力做大做强。近年来,随着乡村工匠培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得到了较大激发。山西省把乡村工匠培育纳入务工就业重点工作,已培育乡村工匠333人,其中国家级名师10人、省级名师73人。以国家级名师和顺县刺绣印染工匠范素萍为例,从绣一些鞋垫、荷包等实用性的小物件,到创作出《和谐中国》《和民心》等大幅欣赏性作品,“晋绣”在她的精益求精中不断出新出彩。同时,她创立了手工绣艺中心,培训了学员上万名。
  树立一批工匠,带火一批产业,乡村传统手工技艺正释放出崭新活力。但面对丰富多样的传统技艺,以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要求,让乡村工匠更好发光发热仍然需要在政策落地和实践创新中,久久为功。要细心挖掘,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让更多被忽略的乡村工匠“破土而出”;要精心培育,支持各地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开展师徒传承。同时,统筹职业院校等资源,开展提升教育培训,完善乡村工匠评价体系,增强乡村工匠的职业认同感,让老一辈“留得住”、新一代“愿意来”。要用心支持,通过真金白银的扶持鼓励乡村工匠创办特色企业,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效益。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乡村工匠是我国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培养、传承发展、提升壮大乡村工匠这一有生力量,定会为活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注入强大动力。

陈力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2期

  • 第2024-05-11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8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5-06期

  • 第2024-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