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山河之诺》何以感人

  近年来,右玉和右玉精神吸引了众多文艺工作者的目光,产生了大量相关文艺作品,其中不乏佳作,报告文学《山河之诺》无疑分量沉重。
  近水楼台先得月,得月还需有心人。作者郭虎饮苍头河水长大,亲历了那场久久为功的伟业,那风沙扑打过他的灵魂,那绿树给予他梦想,厚重的城垣给予其思想的厚度,孤傲的烽燧张开其独特的视角,那种视野的广阔,思考的深邃,非走马观花之采风者可及,亦非触景生情之应时者可达。
  郭虎在乡镇基层工作的生活积淀厚实,后来的文联工作给他以专业环境,记录史诗的使命感更为强烈。他以文艺的目光观察审视这片神奇的土地,感觉醉心的色彩,抚摸那些土黄和叶绿掩映下亲切的面孔。
  报告文学的纪实属性,赋予其反映进行时的现实的责任,还原过去时的真相,写影事件,再现人物,记录时代。遵循报告文学创作规律,《山河之诺》以特色鲜明的艺术手段,还原英雄谱系中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在不同时点发出一以贯之穿越时空的强大气场。
  实是基础,选是关键,精是骨髓,细是血肉。
  右玉的干部和群众,广泛持久参与植树造林,像组成森林的一株株树木,团结一心,互为依存。树干,是不畏艰难不惧风沙的人,绿叶,是人定胜天的精神。浩大的持久战中,成千上万的参与者创造了奇迹。每一把铁锹、每一个树坑,每一瓢水,每一棵树,都刻有深情的记忆。作者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沉浸到足以让体验者嫉妒。所以,他亲为亲见,脑海里的印记,加上有意识的采访,拥有了大量的一手真材实料,创作的准备特别充分。
  时序演进,章章展现,反映出右玉植树造林历史,同时展现出右玉历史上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风貌,让读者沉浸在丰富的现实与历史以及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中。
  典型选取非常重要,作者选材多面,从县委书记、县长,中层干部,基层干部,到工人、农民,不同行业、身份、年代的代表,多棱镜般闪耀神采各异的色彩。量大复杂,典型选得准,所以能够精彩展现整体精神风貌。只有大量的代表性呈现,才能把这场人民战争再现出来,才能把右玉精神生动彰显出来。
  值得单独关注的是作品后两章。我认为这是作者对植树终极意义的结论或展望。人类改造自然,改善人居环境,这个目标的实现,还只是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基本物质层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能从基础走向高处。
  那么,荒漠变绿洲之后,关注树木的目光,也开始让老百姓和决策者比以往更多地关注起林中人。右玉县委吹响了树人的号角,学校教育和当年树木一样,也是成就不凡。同时,把右玉干部学院建成弘扬右玉精神的生动课堂。这样我们欣喜地看到,把美丽右玉建设成富裕右玉后继有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右玉精神的影响越来越广,动力越来越强。
  绿色来之不易,从艰苦的环境和生活中来,从艰辛的劳动中来,几十年,几代人,右玉的树就是这么在点滴汗水心血中成长,右玉精神就是这么日积月累,聚拢、凝结、升华。作品以细腻的描写还原历史,以立体化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为崇高的精神注入人性的光辉。笔尖触到土地,触到主人公的内心,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作者有诗的激情,但诗的体量已经容纳不下这无垠的林海,和绘就这幅巨画的大美巨匠们。而这一篇篇文章,又是一首首叙事诗。文章注入诗的情韵,更为骨肉丰盈,淋漓尽致。
  右玉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山河般庄重崇高的愿景,山河般深沉厚重的承诺,在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中,埋头苦干,不懈努力,久久为功。平凡成就非凡,朴素的文字辉映伟大丰碑的奕奕神采。
  多年播绿似一日,多篇华章融一情。不少读者反映,读《山河之诺》,他们不止一次读出眼泪。
  赵树理文学奖颁奖典礼庄严隆重,《山河之诺》作者的获奖感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从西口古道走来的郭虎,把激动抑压心底,他还是讲植树英雄毛永宽下葬时妻子给他糊纸铁锹的故事。作者神情凝重,充满敬意,浑厚的右玉口音凝固了会场的空气,现场屏息倾听的朋友掩面,无数观看电视、手机直播的观众泪目。
  山河为证,这是那一群又一群植树人朴实无华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那种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伟大精神的力量,也是文学回荡历史鼓舞时代的力量!
  山河之诺为了山河——美了山河——肥了山河,右玉人笔下的《山河之诺》,字字句句同样不负山河!

武国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20期

  • 第2024-06-19期

  • 第2024-06-18期

  • 第2024-06-17期

  • 第2024-06-16期

  • 第2024-06-15期

  • 第2024-06-14期

  • 第2024-06-13期

  • 第2024-06-12期

  • 第2024-06-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