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东满诗书合璧的《诗咏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一百家》,深感此书既可作为中华文化史读,增长文史知识,亦可作为研学书艺的书读,沉浸文化修养,还可作为自我完善之书读。
《诗咏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一百家》序言中说:“文化是人类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滋生哺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文化名人,这些杰出的文化名人又不断传承、丰富、发展着古老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作者“以古典诗歌(多以七言绝句或古风)形式,歌咏、评说了从先秦春秋始,至清末民初,历代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一百余位,概述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人生轨迹、艺术风貌与思想脉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是最大的时代特征。东满的先秦诗很好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采,书写了先秦诸子及诗人、史家等14位。
《孔子》诗:“文圣名丘籍鲁邑,求官不着退修文。立教开智又玩愚,难怪历朝奉若神。”有诗有注,其注更见功力。注曰:“孔子在古代被尊为‘天纵之圣’,其学以仁为核心。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老子》诗:“老子庄周合老庄,千秋道祖享高香。无为而治人何苦,道德一经开智窗。”短短4句说明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尊为道教始祖,与庄子并称老庄。传世作品《道德经》,作品阐释天地宇宙之奥秘,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王东满对建安文学情有独钟,对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诗咏赞赏,可见其情之深、爱之切。
咏曹操“挥鞭魏武真枭雄,横槊赋诗气夺魂。史笔从来失直道,至今粉墨误奸忠”,盛赞曹操“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开建安文学之先河,史称建安风骨”。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赞曹植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的明珠。东满对唐诗宋词这一部分极为重视,《诗咏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一百家》中题咏唐五代诗人30人,宋代词家16人,共46人,几乎占全书一百家的一半。其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均有题咏。
《李白》诗:“楚狂大笑出门去,一去千年醉梦乡。留下诗词九百首,字字散发美酒香。”作者注:“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存诗近千首”。浙江旅台诗人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 开就是半个盛唐”,可见李白对后世影响之大。
东满既有《三苏诗》,又有《苏轼》诗,可见对三苏父子的敬仰之情。《三苏诗》:“一家父子三鸣世,皆以文章骋逸怀。得意纵横还记否,欧阳慧眼识英才。”作者注:“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和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辙(字子由,晚号颖滨遗老)。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名世。”
作诗《苏轼》:“乌台诗案险丢命,安石一 言获再生。宦海沉浮励铁笔,大江涛起苏辛风。”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遵宪、顾炎武、王夫子等,他们批判理学,提倡经世济用,主张个性解放和人格平等,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和贡献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趋势应变的思想在王东满的题咏中得到充分体现。
《黄宗羲》:“君主弄权天下害,一家之法理非公。疾言豪语斥专制,孤子忠臣黄太冲。”作者注:“黄宗羲,字太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之一。所著《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著作,其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顾炎武》:“清学开山尊鼻祖,治经重道摒朱程。独骑羸马行天下,只为万世开太平。”作者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摒弃程朱理学,开清代朴学风气,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诗咏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一百家》序言说:“作者又以书法形式,将每首诗一一书写。这些书法作品秀逸畅达,温文尔雅:朴拙厚重,遒劲大气。神采与行质相和,隽秀中透着宽博。”
东满既擅书艺,亦讲书学,有他自己的认知体系。书学的意思是关于书法的学习和研究,涵盖了书法理论、历史、技巧等方面。
东满的诗体多变,以行书为主,亦多行草,偶为篆隶,甚至写甲骨文。在他的行书中,或有汉隶笔意,或见唐楷书风,变与不变,皆从内容出发,性情使然。书法家陈巨锁在评论王东满的书法时说:“尝见作字,物我两忘,不为法缚,故其书,以不拘法度,又不离法度,天趣超妙,质朴自然,诚文人之书法。”
《诗咏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一百家》给我们的启示是:“勤奋阅读,博古通今:不拘成见,刻意创新:珍惜时光,笔耕不辍”,可谓王东满成功的三元素:多读多写,强调率性。
王东满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自然得自生活的赐予,也有赖于他的勤奋苦读和深厚学养。他曾撰书诗联:“名画法书游艺三唐两宋,文韬武略追踪诸子百家。”
韩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