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人祖山掠影

  得闲几日,和友人约去吉县。听着友人对吉县的描述、感受着他对家乡满满的自豪感,愈发萌生了去看看的念头。
  既然来到吉县,那就去人祖山。一路开进山腰,车子无法再前行,我们换了交通工具:搭骡车。骡子身子健硕、浑圆油亮,带着我们一行4人上山去。牲口的灵性令人哑然,因为是柏油路,磨蹄子,骡子走在路上蹄子自然不适,于是,只要一有山间土路,哪怕树杈子划着身子骡子也要去山路上行走。走了约几里地,就到了骡子也无法再攀登的地方。我们下了车,看到一牌子:“高庙700米”。700米的山路说起来也并不复杂,聊着天,望着周侧的花花草草,便到了高庙脚下,向上望,一座山峰直插云霄,在山顶上有一座不大却神秘感极强的庙宇。脑袋里敲起了木鱼:“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上山的路石阶铺就,成大坡度向上扬起,心里开始犯怵。友人在旁边说:“没到高庙等于没到人祖山。”他一定是会读心术。上吧、上吧,有什么理由不上呢?高高的庙宇等在那儿。随即开始向上攀登,由于角度陡峭,仅上了20来个台阶就气喘吁吁。喘口气,继续向上,此时我分明看到刚才一动不动的庙宇向更远处闪躲了一下。假象吗?脑袋里生出个问号。一步一阶缓慢上移,走过玄天洞,身边的树木也慢慢后移,如同走进时光隧道,景象簌簌后退,深邃到一万年前。这座大山里有过几多动人的传说,比如,有伏羲爷和女娲娘娘生活过的地方。很久很久以前,伏羲爷和女娲娘娘是兄妹,天将降大任于他二人,一场洪水使得天下只剩兄妹二人。他俩各自攀登到一座山头征询天意,可否结为婚姻良缘繁衍人类?女娲娘娘手持大大的石针、伏羲手持皮绳,如果可以成婚,就让皮线隔山穿过石针的针孔。老天欣然,授意这二人。伏羲高高抛出的皮线不偏不倚地穿过石针针孔,于是,二人便奉天意成了婚。现在的人祖山上,“穿线梁”还在,二人成婚居住的洞房也在。一系列的遗址和传说,使得这座大山散发着浓浓的爱意与神秘的色彩。拾阶过程漫漫,在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中到达峰顶。高庙果然名不虚传,突兀的山峰之巅,树立庙宇,拜谒时是需要耐性和毅力的。站在山巅,望着周侧层峦叠嶂,时在仲夏,一座又一座翠绿的山脊在眼前,近处如碧水,远处如轻雾,而此时的我,如同踏入一座孤岛。走到庙宇背后,看到当时伏羲观天象时的星象盘,北斗七星在平整的石面上凿出圆洞,古老的气息就在周身萦绕。
  休憩整合,走下高庙,随即踏上了人祖庙之旅。在另一座山峰,是人祖山主峰,比高庙处略平缓些。野花野草傍身,哧溜一下,蹿过一只小小的松鼠,嘿,还是我们扰到它了吧。攀至峰顶,平缓处是一碉堡,是1938年二战区阎锡山改建成的防御工事。到了碉堡附近,便是伏羲殿和娲皇宫,伏羲殿坐东朝西,娲皇宫坐北朝南。娲皇宫旁有女娲的梳妆台,分为两层,都有天圆地方的凿孔石窝,相传这块石头也是当时女娲用来补天的。而最早的“天圆地方”说法,是伏羲向上观天、向下俯地得出的观念。远古文明又一次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在女娲娘娘的塑像下,发现了早期人类头盖骨,距今已经有6280年左右。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悠远,人类的祭祀活动也从未停歇。
  太行山脉孕育出很多的故事,伏羲和女娲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伏羲下黄河采泥,女娲负责把泥土抟成人形,再由二人放到不同的地方,开始了人类最初的繁衍生息;由于捏人速度太慢,伏羲、女娲就用荆条沾了黄泥甩到地上,随即幻化成人。这虽是神话加工过的故事,但伏羲、女娲却自然而然地成了远古对偶婚姻的源头,人从哪儿来?人类的祖先又在哪里?人祖山给了人们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
  在茫茫太行大山脉面前,人类渺小如豆。望山,心中细细咀嚼着流传下来的伏羲和女娲的故事,突然想着停一停、看一看也不错,躲在大山里,一间小屋就好,每晚望星观月后再睡,关上门,就把自己放进了大山悠悠的怀里。

李育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30期

  • 第2024-06-29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6期

  • 第2024-06-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