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母亲的手去楼下散步,想到保德人常说的一句俗话:“人是老一遍小一遍”。用书面语言表述,大概就是:生命是一场轮回,孩子怎样长大,老人就怎样退化。这话我信,今年已90岁高龄的母亲,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弱,如同一个3岁的孩子般令人不放心,需要儿女们的陪伴照应。自从感冒一场后,母亲已不敢独自下楼行走,更不敢去超市买菜,说是头晕腿软站立不稳,怕出去行走摔伤给儿女们找下麻烦。
我和弟弟带着母亲去医院,看医生有没有办法改善母亲头晕腿软的状况。医生快速地浏览着一系列检查化验单说,这些症状都是因血管有梗塞,脑部供血不足所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吃些药能缓解维持。并说这么大年龄能自己吃饭、上厕所,已经很不错了。母亲一贯的自信心堡垒被这些老年性疾病瓦解破裂,伤感无奈地自言自语:“唉,老了,连医生也没办法了。”
我也真切地感到母亲确实是老了。不再是当年参加完集体生产劳动,又去自留地里忙碌的母亲了;不再是风风火火担水做饭、养猪喂羊的母亲了;不再是煤油灯下半宿半宿缝衣做鞋的母亲了;也不再是帮我看孩子替我做家务的母亲了。
母亲老态龙钟、行动迟缓,在家里行走也是颤颤巍巍,得有拐杖支撑。由于双手颤抖,连起床、穿衣、叠被子、洗头、洗脚,这些在先前来说最简单易行的日常事,也显得力不从心。坐在小凳子上看完电视想站起来,还得扳住面前的电视柜。一生喜欢干净整洁的母亲,灶台上有了油污,地板上有了脚印。曾经性格爽快谈笑风生的母亲,由于听力下降,反应也明显迟钝。我提高声音问话,也得定一下神才能回答。好在思维正常,一点也不糊涂。时常担心我伺候她累着,晚上就催促我早些回家休息。也时常感动于邻居们的点滴帮助,总思谋着如何去回报。将一些牛奶纸箱及食品包装箱积攒起来,并打捆好不让我扔掉,要送给物业上看大门的夫妻,说是人家帮她提过水、拖过地。
行动不便的母亲依然坚持一个人住,不愿意去我们家里,说是自己住习惯了,自在。所谓孝顺,一是孝,二是顺。弟弟说,可以顺从母亲单独居住的意愿,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母亲自己做饭了,由他每天送饭。自此,一生刚强的母亲也不再刚强;一辈子光替别人着想,不愿意麻烦儿女们的母亲,也不再拒绝我们的帮助。在坚持单独居住的基础上,无奈地顺从了我们的其他安排。
我把闲置已久的轮椅擦洗干净、充好气,准备每天推着母亲到楼下转转,弟弟不同意,说这样母亲就会依赖轮椅。说由他搀扶着下楼行走,练练腿脚。我一想也有道理,自己不走,依赖轮椅,过段时间可能就真不会走路了。每天上午母亲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由弟弟牵着在院里走几圈,精神好时也去路对面的体育场转两圈。
小区外面的树荫下,有几排靠椅,每天下午,周围居住的老婆婆们喜欢坐那儿拉家常,慢慢就成了老人们聚会闲聊的场所。母亲也十分乐意去那里,与那些熟悉的邻居们有共同语言。一起聊聊天既能防止思维退化,也能改善情绪低落的状况。每天下午4点多,我就去母亲家里搀扶她到树荫下闲坐。有时候我去得晚了些,母亲就趴在窗台上,眼巴巴地瞭我。一天傍晚,我牵着母亲的手回家时,母亲说让我放开手,她要试着自己走。我放开了手,又伸长胳膊紧紧护在身后,随时准备扶持步履蹒跚的母亲。母亲说,等她练得自己能走了,就不用拖累我了。我哪能放心让母亲独自行走,即便是不用牵着,我也得跟着护着。
在我年幼时,母亲是如何牵着我的手才让我学会走路的,我已完全不记得。时光飞逝,当母亲需要我去牵着她的手时,已经90岁。我握住母亲的手,才明显感到那双留有一生辛劳痕迹的手,虽说依然温暖粗糙,但不再强劲有力,而是如同秋风中的一片树叶,无法自控地摇晃颤抖。原本与我个头一样高的母亲,已腰弓背驼低了我多半头,跟我说话时,还得仰着脸。不经意间,我被眼前一头干枯的白发打湿了双眸。我赶忙掩饰地低下头,捡起掉落于母亲肩头的几根白发。
在慢慢悠悠的散步中,我想起许多童年往事。
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下巴上长了一片严重的脓疱疮,结了一层硬痂并流着黄水,吃饭时疼得嘴也不敢动。那时候公社所在地扒楼沟才有卫生院,离我们村有七八里山路。母亲每天背上我来回走十几里羊肠小道,翻越四座山去打一种名叫油西林的针。初秋季节在火热的太阳下背着我爬那些陡坡时,汗水不停地滴落到地上。汗水流到眼里影响走路时,就扭过头来让趴在背上的我用小手给她擦一下。连续打了一星期针,病疮才有所好转。
我在扒楼沟上初中时,有一次星期天回家后,下了很厚的雪,星期一到校,母亲怕我一个人雪地里走山路跌跤,就早早起来拿了扫帚送我去上学,遇到坡路就在前面扫开路让我走。那天到了学校才知道,因为雪厚路滑,大部分村子的学生没到校,那样的天气其实老师也不要求学生按时到校。
自然界每一种生命都是始于新生,终于朽迈。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细心呵护风烛残年的父母,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刘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