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早霞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那么,“好不好”如何来衡量?高质量发展,和过去的发展模式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这些维度看,我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出正在发生质变的生动局面。每一个维度的质变都是建立在长期量变的基础之上,高质量发展表现为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相统一、质变在多领域加速出现的特征。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质”通常表现为结构、效益和安全性。“量”通常表现为规模、程度和速度。应该看到,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其显著特征是: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关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优化配置;从关注GDP,转向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安排和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我们要的高质量发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并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积小胜为大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质”“量”关系的道理学理哲理,为新征程上更好把握质量互变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彰显出时代之变、形势之变和路径之变。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正迈向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主动担当作为,以“硬道理”的清醒认识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质的问题,让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底色更加厚重,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以发展实绩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