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麻秉彝《题广胜寺》

  盘云梯石上崇冈,殿阁峥嵘古道场。寺纪汾阳亲奏额,塔传阿育久腾光。檐前山耸干螺秀,槛外溪分二带长。种种尘缘都洗尽,祗因身在白云乡。
  麻秉彝,金代大臣、诗人,祖籍山东青州,先世移居山西中条山麓的永济王官谷。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即公元1151年举进士,因施政“有能声”,由县令起渐升至兵部侍郎。其人颇善“诗文”,因早逝作品已散失无余。被编入《全金诗》中的《题广胜寺》一诗就成为其人鲜有的传世之作,也是古人真正描写广胜寺美景的珍稀之作。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境内霍山南麓山岗,寺旁有霍泉流出。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始建,称阿育王塔院。唐代宗大历四年即公元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取“广大于天,名胜于世”意,御题匾额赐名“广胜”。在唐代还建起了敬奉霍泉的水神庙,又在山岗下增建下寺。元代复修时绘制的大量壁画至今存在,特别是水神庙内“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壁画,已成为古代戏曲演出的形象标识。其他如“卖鱼图”“烧水图”“对弈图”“捶丸图”等,也成为当时当地民俗风情的精美写照。
  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即公元1516年起,历时12年重建的上寺“飞虹塔”,13级浮屠周身皆由七彩琉璃镶嵌,菩萨、天王、金刚、弟子造像,团龙、飞凤、麒麟、骏马等奇巧雕饰,铜铸圆顶直插云霄,是冠盖中华的佛塔国宝。
  广胜寺还有一宝,即秘藏的金代刻印《大藏经》。此举发起者,据传是一位佛门女弟子崔法珍,她曾自断臂膀,誓死化缘,感动无数善男信女慷慨解囊,历30年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即公元1173年,终于将这部近7000卷、每卷一轴可达10米的宏浩经卷刻成。20世纪30年代发现时仍有近5000卷幸存,因广胜寺当时属于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后移交国家图书馆,成为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列的镇馆之宝,也被学界公认为汉文佛典的稀世奇珍。

张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21期

  • 第2024-07-20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5期

  • 第2024-07-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