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荷风送香。
位于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的红薯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红薯秧苗长势喜人,村民李永芳正在小心翼翼地除草,生怕不小心铲掉一棵红薯苗。李永芳是三级智力残疾,生活主要来源靠种植自家农田和在村里打扫卫生。镇里实施助残帮扶项目后,李永芳积极报名,经个人申请、村镇区级审核后,正式加入该项目。
“现在的政策好,国家关爱我们残疾人,镇里、村里建设了这么好的项目,我会好好经营这片地,争取秋天大丰收!”说到这里,李永芳的眼里充满着希望。
“浊漳河水好呦,西流红薯甜……”这是流传于辛安泉镇一带的一首民谣,形象地描述了西流红薯的特点,其主要产区就位于古城村。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在辛安泉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建成红薯产业园,引进新技术,发展无矾粉制品加工产业,通过展销推广、直播带货,2023年销售额突破20万元。
潞城区残联了解到古城红薯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后,在辛安泉镇政府的支持下,谋划实施了助残帮扶项目。“咱们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困难残疾人家庭自我发展和创收能力,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的稳岗就业帮扶、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帮扶。”潞城区残联理事长崔晓瑞说。辛安泉镇残联第一时间征求残疾人意愿,在得到广泛支持后,出台实施方案,首批吸引35户残疾家庭参与。
续村魏爱林,一级视力残疾,无劳动能力,其妻刘改香听说后立即报名表示要参加这一项目,并于5月16日参加了第一期红薯种植技术培训。“这是个大好事,我老伴看不到,家里生活基本靠我,参加这个助残项目,相信我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刘改香说。
红薯种植专家、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向荣对这一项目大力支持。他说:“我们采取‘一年帮扶三年收益’的帮扶模式,第一年村委会提供全过程管家式指导帮扶,明确最低收益;第二年免费提供秧苗、技术指导,回收产品;第三年免费学习红薯加工制粉,粉条粉皮制作,吸纳进入加工车间务工就业。我们将尽心尽责做好各项服务,不断扩大基地种植规模,争取帮扶更多困难残疾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看到家庭的希望。”
“聚焦困难群众稳定增收目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我们辛安泉镇在发展助残帮扶红薯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中,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价格收购,带动残障人群就业创业,进一步助推助残模式向‘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转变。”辛安泉镇党委书记杨晓姗说。
王鹏 马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