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赵一丹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寓于整个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筑牢文化主体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举措,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探索。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

价值意蕴

  无论是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还是从面对世情国情的变化出发,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必须承担起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转型,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新的可能性,为现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路径探索和方案制定提供了全新维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秉持的立场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从价值立场和发展理念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显然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传统的新型文明,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建设,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马克思主义的激活所焕发出的优长之处,彰显着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作出的独特贡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标志。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角度来讲,其并不仅仅体现为一个民族在经济、政治等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崛起和强大,而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复兴。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包含着文化和文明的向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要实现的文明成果,二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其标志着一个民族的主体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深度以及广度,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发育的程度、精神成熟的水准。一个民族只有在精神文化上站立起来,始终保持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带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标志。

实践路径

  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中华现代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既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逻辑关系,又着重强调了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指导。具体而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基础。
  以“两个结合”为抓手,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并促进优秀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中国化,不断丰富本土文化的内涵,扩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让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实现中华文化现代文明新形态的持续培育。守正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发展。在立足中华民族实际、坚持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对此,要高度重视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日益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在真空中生成的,而是在世界文明的万花筒中、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在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生长的。我们要坚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开阔的心胸接纳、参与乃至引领人类文明事业的发展,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大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一个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一个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8期

  • 第2024-07-27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21期

  • 第2024-07-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