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采访的机会,我走进神往已久的狐突庙。
狐突是三晋名臣,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的外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他的两个舅舅狐偃、狐毛,也就是狐突的两个儿子一直跟随左右。晋怀公即位后,为巩固帝位,削弱其叔重耳的影响,命随重耳出逃在外的人至期而归,狐突因不召二子归国被怀公拘捕。怀公说:“子回则免罪。”狐突答道:“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遂被怀公杀害。次年,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
狐突因“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贞大义被后人赞扬,后奉为神,修庙参拜。据说全国各地曾有过100多座狐突庙。在现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狐突庙中,清徐西马峪的这一座,始建于北宋,元末明初修复扩建,是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
人们都说,狐突是清徐边山一带的雨神。这里有几千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是中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在当地老百姓看来,“这多亏了狐爷的庇佑”。传说农历七月十五是狐突的生日,因此,几千年来每到这一天,周边的村民们都会祭神祈雨、唱大戏、赶庙会,隆重地为狐爷庆生。自2006年狐突庙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出于安全考虑,这里不再接待香客,也不请僧人驻庙,只留守庙人住在庙内厢房,看护庙宇。
我要采访的正是守护狐突庙的九旬老人王中有。此行的目的是向他了解解放太原时清徐人的生活和战斗情况。作为曾经的儿童团团长、曾经的西马峪村党支部书记、有着7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王老的经历一定非同寻常。
他和老伴儿就住在庙里。这不对外开放的狐突庙只得对我开放了。
狐突庙的庙门很不起眼,只是两扇简易的铁栅栏。院子却很大,平坦开阔,一眼四方。踏着古旧的青砖地面,向青砖木石、硬山顶单檐大开间的献殿走去,感觉每一步都在穿越。砖是砖的颜色、木是木的颜色,历史将一切繁华剥落殆尽,只剩下毫不造作掩饰的沧桑刚硬和大气庄严。我几乎没有见过这样完全不加人工雕琢和现代粉饰的原汁原味的古建。
眼前的王中有老人,92岁,耳不聋眼不花,腰背挺拔,眼神清亮,还很健谈。从我一进庙,他就开始为我讲解狐突庙的前世今生。
讲了狐突的故事,他又讲这砖铺的地面,“2006年铺这地砖时,要求砖下做16厘米的灰土根基。比例为60%的熟石灰、40%的土。可那几个工人连20%的石灰都不舍得放,你说坑人不坑人?我狠狠骂了他们,死盯着他们干完了活。”原来,这地面是老人家监工完成的。我和同行的袁老师都夸他能干、负责,老人也不谦虚,又讲起修缮过程中的一些经历。许多年过去了,那些事已然牢牢地刻印在他的记忆中,在他看来,狐爷的事容不得丝毫马虎。
“前院现存一间献殿,面阔5间,硬山顶琉璃渐变,额书‘泽沛苍生’……”跟着王老的脚步,我们进入恢宏宽敞的献殿。献殿东西两边墙上各有壁画《出巡布雨图》和《布雨回宫图》,其中《出巡布雨图》色彩鲜艳、线条清晰:上部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下部龙王骑龙,夜叉持伞,侍者前呼后拥,位于画面中央的狐突左手执环,右手扬拂,作施甘露状。我们一边看一边听王老介绍,他竟能将壁画中的人物一一叫出名字。
出了献殿,来到后院。后院两边是碑廊,院中古槐参天,正后方是狐突庙的正殿。正殿里狐突和黑白二龙王的木像已经遗失,只剩下了几尊泥塑侍卫。正殿的后墙是一道屏风,打开屏风木格门,狐突夫妇正襟危坐,很是威严。王老看着他们,又讲起狐突头像被盗又被追回的故事,真叫一个惊心动魄。
王老1932年出生,当过儿童团长。他记得太原解放战役时,很多人家把家里的门扇卸下来,送去当担架。他又指着狐突庙献殿的一整排木门说,这些都是后来装的,原来的门都送到战场上去了。那时候,清徐是大后方,战场上的伤员都要运到清徐来救治。
年龄大了,都忘了,他说。一同忘了的,还有他当村党支部书记时候的事、他默默奉献的一生。他记得的,只有他现在守着的狐突庙——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块石碑。
每天清晨起来,洒扫院子和庙宇;下雨时,仔细观察屋顶漏不漏,有情况及时报告文管所;再就是照看他的两架葡萄。献殿前,他亲手栽种的两棵柏树和两架葡萄已有成林之势。
早在2012年,王老已将看护狐突庙的担子传到同为共产党员的儿子王世文手中。千年国宝,世代守护。十多年中,儿子像父亲一样任劳任怨,全力协调配合文保部门工作。与此同时,父亲并未离开,父子俩共同见证了狐突庙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狐突庙的维护和维修。
“一年365天,我哪儿也不去,”王老说,“一来我喜欢安静;二来,我守的是狐突,一臣不事二主,一心不能二用。”
“常有人想进来看看国宝,说出个几百块钱,可我一律不给开门。”王老说,“谁也收买不了我,我一辈子不管干什么都知道守规矩。”不过,老人对那些热爱古建的人,也发自内心地尊重,偶尔会靠在简易的铁栅栏门边,给他们讲讲有关狐突庙的传说故事。
这就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共产党员,王中有。他虽然忘记自己为国家奉献了什么,但谁都知道,他生命的每一天都在奉献。虽然原定采访计划没有完成,但我觉得此行不虚,我幸运地捕捉到一名老党员在时光深处坚守责任的故事。
与王老见面后不久,王世文入围国家文物局评选的“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初选名单的消息传来。这些年,王家父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看似平凡的事,实则把平凡做到了极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山西是文物大省,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基层文保员,他们努力守护文物、用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铭记。
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