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李学兰 江激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对农业强国建设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危机中育新机,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完善创新链,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科技创新引领种业振兴。一是聚焦种质保护,夯实种源之基。结合试管苗、超低温、超干密封、DNA测试等新技术、新方式,对作物特异资源和重要无性繁殖种质资源进行复份保存,建立分期控湿控温资源库。精准分类、细化区域,抢救性收集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特有及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二是良种创新攻关,铸造种业之芯。加大基因组测序、等位基因发掘、生物育种等核心新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品种创制与测试、种苗生产与加工、新品种繁育、推广应用等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三是育繁推一体化,牢固种业之链。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向种养结合化、生产标准化、产销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批育繁推一体化良繁基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龙头企业开发南繁科研基地,加大投入国家级、省级和区域性特色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一批适应地方的优良品种,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活动,重点扶持本土适应性高的主导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
  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是资源高效利用。整体成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免耕少耕、深施肥料、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模式。大力发展无人机飞防技术、生物新型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建立健全农药包装物和农膜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包膜材料体系。二是种养结合提质增效。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落实“以种带养、以养促种”发展理念,构建典型区域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开展生态农业模式。三是紧盯农产品质量安全。以粮油、畜禽、蛋奶、水产等重要农产品为重点,开展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病原微生物防控、添加剂检测等安全性评价和营养品质动态监测。以果蔬、畜禽、水产为重点,加快开展快速高通量筛查、精准检测和安全识别新技术集成应用。以茶叶、中药材等为重点,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流通全过程质量安全预警。四是打造可追溯农业产业链。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利用综合化、发展绿色化”为路径,逐步实现溯源甄别技术物联化和集成化。
  科技创新加快数字赋农。一是扩大数字生产应用场景。加强关键领域数字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播种作业、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监测、作物倒伏灾害遥感检测、养殖环境检测调控等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二是营造数字经营氛围。融合广告创意与数字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利用感应式LED显示屏、移动应用等端口,小红书、微博等图文平台,头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展信息推送、话题讨论等活动,全面塑造农产品形象。三是建设数字管理体系。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指导控制、调度协调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与管理创新。四是嫁接数字服务桥梁。拓展数字信息服务范围,强化服务平台信息发布、行业咨询、数据采集与分发等多重功能,展示多形态、多类型统计数据。依托物联网技术升级农业大数据库,打通产业链信息孤岛环节,促成农业大数据呈现“一张图”。
  科技创新擦亮农产品品牌名片。一是“四个一”行动创建农产品品牌。大力开展“四个一”行动,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产品特性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一组实体店与电商渠道错位发展的营销矩阵,确立一套国家和地方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制度,制定一套农产品品牌评价、认证、管理机制和配套办法,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二是可识别系统强化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语录、包装文案、色彩搭配、结构布局、装潢与造型设计,展现品牌的鲜明个性与活力,拉近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运用条形码、二维码、隐形荧光、超微粒子标签等新型技术提升防伪能力,彰显品牌标识与地域特色,有效保护品牌形象。三是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广农产品品牌。建立“农产品+社群”“农产品+微商”“线下门店+线上场景+产品介绍”“农产品+网红直播+电商平台”“农产品+数字广告+定制发送”“农产品+影视制作+新媒体推介”“农产品+互联网众筹”“农产品+互联网认养”“农产品+可视农业”等多种新媒体营销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科技推广提升“四新”成果转化效率。一是公益平台先导,引领“四新”转化方向。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研发新品种、集成新技术、开发新装备、探索新模式。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服务链,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成果熟化平台、创新创业基地等,有效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培育经营主体,壮大推广队伍。完善以学历教育为基石、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为延伸的农民培训体系。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者、返乡入乡创业排头兵、社会化服务主体带头人为重点,扎实推进“头雁”项目,实施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三是精准对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组建复合型科技特派团,对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开展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围绕产业集群、产业强县、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组建专业型科技特派团,开展专门化、精细化服务。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工作基地,稳定对接帮扶点,覆盖全部行政村,畅通科技创新成果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渠道,确保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作者单位分别为: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联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CX094)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9期

  • 第2024-09-08期

  • 第2024-09-07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 第2024-09-01期

  • 第2024-08-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