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黄色的外封,山林在秋色的浸染下,似乎会渗透纸背,向着读者的鼻尖氤氲开来。梁晓声散文集《那时我在山间歌唱》,亲切而又淡然地诉说着温馨。
梁晓声的笔触好像只为描摹世间百姓的悲欢离合,不入云中天,只在人世间。《那时我在山间歌唱》精选散文47篇,包含《我的父母》《父亲的演员生涯》《我和橘皮的往事》《紧绷的小街》《第一支钢笔》《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等经典篇目,分为5个部分:“生命底色”“道阻且长”“坐观剧场”“夹岸风光”“人生真相”。作者写人间百态的清醒,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学术道德的公正谨严、诙谐有趣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心的光辉。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人间岁月长。在梁晓声的笔下,人们歌之咏之的人间,处处呈现出丰饶而多维的镜像。他感恩母亲注重人格、品德的真正教育,佩服父亲老来做群众演员的敬业认真,劝诫妹妹过好小百姓够得着的生活。他铭记小学语文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开导,也厌弃班主任嫌贫谄富的丑陋行径。他鼓励人们都用读书把寂寞变成享受,更希望青年们读一点历史书籍,特别是要“了解”一些近现代史。梁晓声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智慧沉淀,以透彻、通达的笔触,说道人间、论议清醒,对人们关注的生活与处世的普遍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总在睿智中葆有着一分深刻。
梁晓声刚柔相济的大笔,描尘世百态,绘大千世界风情。那无处不在的思想张力,如春风拂面,温润着我们的心田。关于母亲,他说:“如果谁认为一个人没有导师就不可能走上文学道路的话,那么我的回答是——我的第一位导师,是母亲。”关于读书,他说:“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与其怨天尤人——我没有一个好爸爸、好家庭,连朋友都在同样层面,不如看看眼前这条路,路上铺满了书。”关于生活态度,他说:“有理想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放弃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有理想有追求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法,不被某一不切实际的理想或追求所折磨,调整选择的方位,更是积极主动的活法。”
梁晓声的作品极具辨识度。这种辨识度来源于他在作品中一直贯彻和恪守的道义和血性,这是一种无法被模仿亦无法被超越的文学人格力量,质朴且坚定。梁晓声身上的思想者形象和知识分子情怀,是他现实主义的内核,并且形成了其现实主义的温暖底色,这种温暖的、朴实的现实主义为他的作品留下了普通人的生命情怀和民间温度。在《关于“家”的絮语》里,他写下:“即使旧巢倾毁了,燕子也要在那地方盘旋几圈才飞翔别处——这是本能。即使家庭就要分化解体了,儿女也要回到家里看看再考虑自己去向何方——这是人性。”
丰富的人生经历,细腻、深刻、质朴的情感,造就了梁晓声朴实动人的文字风格,读者可跟随其穿行人间,感受一场至真至诚的人生独白。“不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给自己的一生设计好什么‘蓝图’。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机遇可能随时会向你招手。你的一生也许将几次经历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有时你的人生轨迹竟被完全彻底地改变,迫使你一切从头开始。人生的转机,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坚忍之中。”正如《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一文所说:“我认为,减法的人生,未必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人生实苦,不要总是去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梁晓声告诉我们:尽管行程颠簸、岁月倥偬,请别轻易放弃心中那道炫目风景,让坚守成为境界与风度,悠然而豁达,淡泊且清雅。人间草木,悲喜枯荣,愿我们的内心山河壮阔,永远相信人间值得,各有归期,各有渡口。
《那时我在山间歌唱》特邀知名插画师厚闲和艺术家姑苏阿焦,为本书倾情创作数幅全彩插图,完美诠释梁晓声深挚淳朴的人生智慧和坚强豁达的生活态度。品读梁晓声散文,揽尽人生智慧、世间风景,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要像先生那样“不要忘记开口唱歌”。其实,唱得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开口唱歌,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歌者。
胡胜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