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交通

新荣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乡村公路让幸福直达家门口

  • 新荣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百姓出行环境大为改善。本报通讯员摄

  •   如今,在大同市新荣区,一条条乡村公路蜿蜒纵横,串联起广袤城乡。交通兴、百业兴,乡村公路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也成了群众的“幸福路”、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近年来,新荣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出行条件和服务品质,让群众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路好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

      路平则安。道路平整了,群众出行自然方便安全。多年来,在新荣镇新荣村、光明村,府东街到204国道连接线年久失修,亟待改造提升。2023年以来,新荣区委区政府从民生需求出发,克服施工难度大、资金短缺等困难,下大力气解决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不到一年时间便实现了全线通车。
      “以前进村的道路破损不堪,有的地段一下雨就积水,非常不好走。自从改造拓宽之后,坑洼路面变成了平坦整齐的柏油路,公交车也通到了村庄路口,出门别提多方便了!”谈起近年来村庄道路发生的变化,村民们交口称赞。
      新荣村村民李海敏高兴地说:“这条路常年不好走,我家有上了岁数的老人,腿脚不方便,想推着出门放放风、散散步,都不知道该咋走,最近路修好了,我们推着轮椅顺顺当当就出去了,我们也方便,老人也开心,村里人也能享受城里的便利,这项民生工程值得点赞!”
      近年来,新荣区结合样板村、示范村打造,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奋力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公路实现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转变,助力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荣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180.886公里,其中国道两条55.604公里,省道一条31公里,县乡村公路包括县道11条218.767公里、乡道75条517.515公里、村道166条296.69公里。全区公路网密度为116公里/百平方公里,112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的目标。

    路宽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新荣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了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条条道路把这些特色产业“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
      以往,因道路狭窄、车辆运输不便,一些村庄守着“金饭碗”饿肚子,家养鸡、土鸡蛋、糕面、山药、南瓜等农特产品苦于没有销路。破鲁堡乡黄土口村党支部书记赵得宝说:“村里交通不方便,地里种的、家里养的都卖不出去,更别说开办农家乐发展经济了。”如今,路越修越宽,游客可以直接走进农户院落,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
      新荣区围绕产业发展,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努力推动全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景观农业等行业加快发展。随着道路变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当地积极利用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平台,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人均纯收入提高近500元。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全区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让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改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也成为美好现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

    路靓了,农旅融合迎新机

      路通百业兴。道路畅通了,不仅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活力,更多村庄也慢慢驶上了乡村振兴“小高速”。
      “真是不敢想象,现在路也修好了,村庄也变美了,周末还有游客来这里打卡。”黄土口村村民闫忠笑着说:“现在,我办的农家乐每天都会接到一些订餐电话,给我增添了一份稳定收入来源,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按照“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思路,新荣区对乡村主干道、景区道路进行“白改黑”,并通过造绿、增绿,着力营造乡道、旅游道路景观化,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部分村庄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充分挖掘空置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了小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了进村道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游山玩水、康养休闲。这些原本寂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郭家窑乡继续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红色旅游产业,持续推进拒门堡村红色革命纪念馆、弥陀山风景区和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以助马堡村、拒门堡村、穆家坪村等为核心,打造集旅游观光、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带。近年来,通过农村道路发展,全乡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30.6%,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9%,带动文旅综合消费500余万元。
      此外,为把乡村公路这一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维护好,新荣区还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实施意见》和《大同市新荣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区11条县道、75条乡道、166条村道全部设立了路长公示牌,建立了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健全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构建职责明确、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形成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路常管的农村公路发展格局,全区农村公路优良率不断提高,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刘瑞强 本报通讯员张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22期

    • 第2024-09-21期

    • 第2024-09-20期

    • 第2024-09-19期

    • 第2024-09-18期

    • 第2024-09-17期

    • 第2024-09-16期

    • 第2024-09-15期

    • 第2024-09-14期

    • 第2024-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