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大字不识一箩筐,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母亲14岁时,我的姥姥就去世了,而姥爷又常年经商在外很少顾家,沉重的家庭担子就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楚,把我的3个舅舅拉扯成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母亲毅然让我的大舅侯修忠参加了革命,后由地方转入部队,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新中国成立后,大舅获得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我的二舅侯发征刚刚成年,母亲又把他送到部队。1943年,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年仅18岁。新中国成立后,二舅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载入《临西县志》“革命烈士英名录”。
打小,我就经常听说母亲送弟参军上战场的故事。那故事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那时候,我也经常会对母亲说,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兵。不过这个想法更多是源于一个小孩子对解放军的热爱和崇拜、对那身国防绿的痴迷与向往。上学后,我才懂得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道理,更懂得了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投身国防的重要意义。
1967年秋,我辍学回家,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但当兵的渴望一直萦绕心头。
次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我心中泛起一股渴望实现当兵梦想的热浪。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后,三番五次找到大队,找到接兵的解放军,恳求让我去当兵。
带兵的连长问:“大娘,为啥非要送儿子当兵?”
母亲笑着说:“为了保卫国家呗!”
连长又问:“如果让您儿子上前线去打仗,您同意不?”
母亲坚定地回答说:“同意!”
连长接着说:“只要打仗就会有牺牲,万一您儿子牺牲了怎么办?”
母亲眉头没皱一下,干脆地回答:“为了保卫国家,牺牲了也值!”
母亲的话感动了接兵的连长,他们说,只要大队领导同意就把我接走。
母亲一看有门,便起劲地找大队党支部书记车新杰求情,让我去当兵。可车新杰说:“老嫂子,你儿子还没有到规定年龄,等明年再去不迟。”母亲不甘心,拉着我又找到接兵人说情。接兵人解释说:“大娘,您儿子的年龄还不够,再说,村里只有一个当兵指标,只能接走一个。”母亲看着没有指望了,只好叹口气作罢。
1970年冬季,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母亲比我还心急,踮着一双小脚,又跑到大队党支部书记车新杰家,恳求把我送去当兵。这一次终于梦想成真,母亲开始每天乐颠颠地给我准备所需的东西。
新兵集中的那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母亲便为我做好了吃的,还把我送到小村外。我怕母亲难过,没有让她去公社驻地送我。母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叮嘱说:“儿啊!到了部队,要好好表现,练好本领,保卫好国家!”参军后,我把母亲的话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母亲把母爱深情化作家书,每月一封寄到军营,殷切嘱咐我:“好好干,别惦记家。”1974年12月,我荣立个人三等功。当村里敲锣打鼓地把立功喜报送到家里时,母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1975年1月,母亲又让我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弟友泽,报名参了军。送走友泽的那天,母亲面对接兵的首长,有点遗憾地说:“要不是二儿子的眼睛不好,我也把他送到部队了。”车新杰书记说:“老嫂子,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先后送两个儿子当兵,你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啊!”我们这个普通的家庭,因此成为三乡五里闻名的“双军人”军属家庭。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心里明白,参军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为国防事业作贡献。母亲和父亲默默揽下家里的一切活儿,全力支持我们安心服役,从没有半句怨言。对儿子们在部队的表现,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逢人便说:“部队就是锻炼人,男孩子长大了,就得送到部队去当兵。”母亲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王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