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彦青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创新作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促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点,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闻舆论工作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实现全方位创新的突破口。我们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以创新驱动媒体融合发展。
落实党管媒体原则,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首先,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因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价值底色。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其次,遵循媒体发展规律和传播规律,着力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工作主动权;着力推动融合发展,巩固和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着力把握好时度效,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影响力;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打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仗,确保媒体深度融合建设稳中有进。
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第一,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加工,深耕信息内容,推出思想性强、观点鲜明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言论,进一步提升信息内容的品质。第二,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第三,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主流媒体应主动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明确目标和方向,找准突破口,注重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的方法,推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
创新媒体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强化用户连接,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增强主流媒体竞争力。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第二,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打造核心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提升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放大主流舆论声音。第三,创新传播形式,以适应数字时代舆论生态、传播形态的变化,不断推出坚持效果为导向、运营模式新颖、形式鲜活、易于传播的新媒体产品,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第四,增强用户意识,重视新的传播渠道,重塑与用户的连接方式。传播趋势明显呈分众化、差异化特点,受众需求多种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积极开展用户偏好分析,强化产品的互动性、分享性,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新闻服务。
紧盯技术前沿,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竞争力。融合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只有让技术成为核心优势,融合发展才能释放强大动能。首先,切实发挥新技术支撑作用,保持对新技术的战略主动。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果,加强新技术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其次,实现新技术“领跑”作用,组织搭建平台强化科技引领。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比如,科技部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多项重要举措的具体实施为高质量创新型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策措施、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整合步伐,才能更好地破除制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第一,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第二,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第三,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序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资源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媒体规模效应,形成数字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新优势。第四,优化服务业务流程,加速服务融合。适应新需求、走向服务端,建设面向用户、互动体验、多元智能、内容丰富的服务新体系。
打造高素质全媒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第一,要建立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组织领导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遵循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考核、评价和鼓励机制。第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支持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加大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要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