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天堑龙门

  伫立禹门口大桥上,极目远眺,一轮旭日摇荡的红光铺满天际。群山踊跃,争先恐后,似骏马昂首,迎风长嘶,你的身躯再转一个角度,那一脉蜿蜒起伏的青石大山,又似自日边骤然奔来,绵亘不绝。
  要么,是一个黑夜里,你仰望铁青色的双崖刺向浑圆的穹顶,星星冻结成一簇一簇的金蕾,仿佛顷刻,便要在崖顶怒放。河水半已酣睡,发出无穷的呓语,那是天人相亲的时辰。
  往昔,禹门口交通靠渡船,斑驳船影、粼粼浪花、十余船夫拉纤的民国时期的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消逝的岁月。1949年禹门口铁索桥正式动工,为赶上开国大典,工人们昼夜施工,完工时秦晋两岸人民奔走相告;竣工不久,桥板却被夜里的一场大风掀翻河里,建桥工人毫不气馁,吸取教训,奋斗不止,1950年春,一条自古未有的新式桥梁终于横跨禹门;后来又陆续建了钢桁铁路桥、悬索公路桥,再加上坐落在河中孤岛与陕西河岸之间的双曲拱桥、高层小半径引桥,形成“禹门口五桥并架”的著名景观。桥飞银练,气贯长虹,西禹高速公路通车后,一条快速通道飞现,当风驰电掣的车一辆辆通过禹门古渡,人们在欣赏大美风光时,也在向默默流汗的建桥工人致敬。
  伫立桥头,猎猎风中,仿佛听得到凤凰吉祥的双翼拍打悬崖的声音。
  这一片土地,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河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我们熟悉的《黄河大合唱》也写成于1938年,诗人光未然随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从距龙门不远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战士勇猛无畏的英姿,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创作六天,完成了一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热血沸腾的歌声,将我们引入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
  听,“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一片土地上,生长坚韧不拔的白杨。
  今日,在天险“龙门关”前,一只船载着峥嵘岁月,异常坚定地驶近了我。这一组十余米长的船上,风帆高悬飞动,站立着十几名英姿勃发的渡河解放军官兵与船工的雕像,有的正瞭望水天风云变动,有的挥臂明志,有的铆足了一身的劲奋力划桨……船边以醒目的红字,标着“王震大军抢渡黄河”。那是河面上冰凌漂荡、寒风刺骨的隆冬日子,1949年正月里,禹门口船工大队,在汹涌的波涛里顶着炮火、克服重重困难送解放军的数万雄兵抢渡黄河,去解放广袤的大西北,成就一段可歌可泣、奋勇直前的往事。
  黄河上的天堑龙门,素有“秦晋咽喉,西北门户”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城、货物集散之埠。如今的龙门,每逢假日,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阳光照耀着沙滩,一层层、一排排铺在金色的河面上,乘一叶快艇,溯流而上,正向黄河峡谷深处进发。

卢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20期

  • 第2024-10-19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6期

  • 第2024-10-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