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满目琉璃话介休

  这次到介休文学采风,我最难忘的就是介休的琉璃——是那样引人瞩目,那么耀眼、艳丽、鲜活、明亮、翠丽,那么熠熠生辉。
  介休洪山镇1979年出土过一块石碑,正面刻大唐贞元十一年《法兴寺界限碑》,有“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的记载;背面刻天会十四年《洪山寺重修佛殿记》,说佛殿“椽铺玳瑁,瓦甃琉璃”。天会为五代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时,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而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大混乱、大破坏的时期,可那时候,介休已经有琉璃烧造的历史了。
  在张壁古堡第一眼看见琉璃,我一下子就被这里空王行祠正脊两端的那些龙形鸱吻所惊艳,这些高约两米的人间尤物,曲身蓄势,似乎随时准备腾空而起。脊筒上那些用蓝、绿、黄、白彩色琉璃做的仙人出游龙翔凤、雷公电母,在一缕一朵流云与鲜花之间灵动飘飞;天际线上左右各有四位骑马武士,举弓扬刀,往来疾飞,虎虎生威;还有那些被张壁村人称为“五脊六兽、无关紧要、赶尽杀绝、走投无路”的,都是用彩色琉璃烧造的寺庙一条主脊和四条垂脊,以及固定在琉璃饰件上的保护神器,还有那些天庭派来的监督大王和走投无路的将军形象,身着军甲,动作急促,神情紧张。再看正中的“三山聚顶”,那脊刹为一座两层楼阁,阁内设龛供佛像,阁的上面是由仰覆莲、华盖和一串宝珠组成的刹杆,脊刹左右各有一牌,牌上是基座,上有麒麟,下面是驮着的宝瓶。这一切,在黄昏夕阳的映照下,色彩饱满,鲜艳明丽,栩栩如生,神情迷人。更让我震撼的是空王行祠前廊两端的两尊琉璃碑,整个碑身是最珍贵的孔雀蓝,孔雀蓝琉璃是一种名贵的传统建筑材料,其釉色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这种美丽的色釉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有人断言:这种古老的琉璃釉色已失传近一个世纪。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研究员柴泽俊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张壁古堡殿堂琉璃上的孔雀蓝在全国罕见。现在孔雀蓝已经烧不出来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琉璃制作的碑刻,这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琉璃艺术用于石碑、用于做碑刻的先例,这在全国都很稀有,在民间能够烧出如此精致的琉璃工艺实属罕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也说:“直到目前,全国都还没有再发现这样的琉璃碑。”
  在介休城里的后土文院、后土庙又见到了好多琉璃艺术品,尤其是被称为“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后土庙,是山西琉璃古建筑最为典型的代表,好多古代琉璃件已是绝品。进入后土庙,我们仿佛进入了琉璃的世界,大大的影壁墙、高高的古庙大殿屋顶,一连八座,都是装饰着各种色彩的琉璃瓦、琉璃顶和琉璃构件,各种精美的猫头、滴水琉璃脊饰和瓦件,楼阁上的狮瓶、吻兽鸥尾、仙人瑞禽等等,匠心精巧,造型逼真,釉色明艳,牢固而不变色。三清楼是后土庙里的主体建筑,其中歇山、十字歇山、悬山等典型的古代屋顶造型就叫人惊叹不绝。可是,整个屋顶全部装饰的五彩琉璃构件,高约2米的楼阁和狮瓶,威严耸立的鸱吻,浮雕的龙凤,金黄色开合俯仰的莲花脊筒、悬鱼,色彩艳丽的雕花饰片,欲走无路的仙人瑞兽,造型生动,动人心弦,更汇成了神奇绝妙的屋顶奇观。庙内保存的“二龙戏珠”“麒麟闹八宝”“蓬莱仙岛”“二龙闹海”等琉璃影壁方心,更是后土琉璃艺术品中的极品。
  让人心情澎湃的是,美丽琉璃遍布介休,无处不在。洪山源神庙、东大街关帝庙、南两水吉祥寺、史村禅慧寺、师屯北村广济寺、龙凤村三明寺等宫观庙宇都有琉璃精品留世;祆神楼戏楼、五岳庙戏楼、城隍庙戏楼、洪山源神庙戏楼等都是琉璃戏楼;北辛武太和岩、西段屯崇福寺、介休文庙、洪山关帝庙和源神庙等都有琉璃牌坊;石屯村有环翠桥琉璃廊桥。后土庙的八字影壁、三清观的山门影壁、东大街关帝庙的门前影壁、五岳庙的戏楼影壁等都是琉璃影壁;西刘屯镇的河楼等都是琉璃过街楼。更有甚者,介休的琉璃匠人遍布全国,主持烧制了盛京(今沈阳)“一宫三陵”的琉璃构件,参与烧制了西安古建、苏杭寺庙和长沙园林等地琉璃顶饰,真的是“无处不琉璃”,而且是无处不见介休的琉璃身影。
  走进介休博物馆,才知道洪山镇是介休琉璃的烧制重镇,在北宋时期就特别发达。因为这里有好的甘泥,烧制技艺又自成一派,被人称为“洪山窑”,其制作工艺大体要经过选料、设计、成型、素烧、施釉、釉烧、产品检验等几个阶段。琉璃成型主要通过手工模型来完成,琉璃胚胎干燥成型后要进行高温素烧,素烧出窑后,再对素胎胚件进行施釉,后入窑釉烧,即第二次烧制。第二次的窑温要比前一次低,却是很要紧的一道工序,也是整个生产过程成败的关键。介休琉璃采用了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技艺,使琉璃制品更加华丽多彩。介休琉璃的工艺特征十分明显,简洁明快、流畅自然,既有北方民族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文化的细腻婉约,十分难得。在即将走出介休博物馆时,我忽然觉得洪山镇是一个好地方,这里非遗很多,除琉璃烧制技艺外,还有洪山名香“全料香”制作工艺、介休窑古陶瓷复烤技艺、陶瓷釉上彩绘工艺、洪山水秀石盆景假山制作工艺和洪山“三月三”传统庙会。
  从介休博物馆出来,我们正好遇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洪山刘氏家族传统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开宝。他给我们介绍:2012年,介休市新地标建筑琉璃雕塑艺术品《世世太平》(《四狮抬瓶》)的研发任务交到了他的手里,可他当时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孔雀蓝釉料。他跑山东、去河北、进河南,满世界四处寻找,却连孔雀蓝的一点影子都找不到。他决定自己干。他购置了研磨机、烤炉等小型实验设备,进行了千百次的试验,找到了相近的颜色。孔雀蓝釉对烧制的温度要求很严,而且比一般色釉温度高,时间长、温度高了,泛绿。温度低了,泛黑。反复釉烧,不断试错,终于烧出了满意的孔雀蓝琉璃。历经13个月,高6.6米,连基座总高近10米、重达百吨的琉璃雕塑,终于矗立在介休市博物馆前面的三贤广场中心,这座寓意“以匠人之心,祈风调雨顺,愿国泰民安,保世世太平”的琉璃雕塑,光滑剔透、灵动饱满,造型高岸俊俏,光泽亮丽夺目,现在,这里已成为了全国各地游人到介休必打卡的地标之一。我站在广场的远处,放眼望去,后土庙、祆神庙、三清观、太和岩牌楼等古建筑群的琉璃景观,让我顿时感受到了《洪山寺重修佛殿记》里写的“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的壮丽胜景。

马明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20期

  • 第2024-10-19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6期

  • 第2024-10-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