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张壁古堡,是一次与古老三晋文化难得的精神邂逅。
随着人流,目光拨开一带葱茏林木,就看到一条高约两丈的黄土夯筑墙。踏进堡内,一幕幕新异的景象顿时叫我内心生出一团团交织着的向往与爱慕:原石铺街,水流其上,一尘不染;青砖老店,商幌密集,各具特色;红墙寺庙,参差坐落,庄严神秘;老树遍布,绿茵参天,怡然自得……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张壁古堡,外质内秀,乾坤独具,不仅焕发着灿烂而绵长的人文历史荣光,更张扬出精美而新奇的时代匠心。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东南10公里处,三面临渊、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是古代扼守山西南北大通道的重要据点,因此这里很容易就成为古代军事的防御堡垒。《晋书》等记载,张壁因前秦大将军张平等地方豪强为保存实力建“坞堡”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古堡后有高大的霍太山作为依托,与西侧的宋壁、北侧的遐壁鼎足呼应,东有湍流龙凤河相阻隔,形成了一个当时豪强保存实力、避难脱险的坚固坞壁体。484年,因山胡作乱,北魏介休故城被攻破,县治迁移于此,这里因此也成为当时介休地方政府的侨居地,建筑规模开始扩大、建设规划更加完善,从而奠定了如今的古堡基础。
北魏分裂后,东魏的实际控制者高欢为防备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巩固他赖以起家的山西根据地,就调鲜卑人为骨干的朔州军驻守张壁,并立之为南朔州,由此开始了张壁的军镇时期。南朔州从534年到577年共存在了43年,一直由鲜卑斛律家族掌管,这期间,斛律光父子等苦心经营,不仅不断加固地上防御设施,还修建了长达万米,分上、中、下三层的地下工事。
这个地下工事就是现存的张壁地道。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最浅处距地面仅2米、最深处距地面20多米,其中有马厩、陷阱、逃逸通道、指挥所、通风口、排水口、水井、粮仓等防守所需的各种设施。地道出口与地面建筑结合得非常精妙,有的藏在室内衣柜或灶台里,有的藏在院中碾盘下、水井或地窖中,有的则通往村外隐蔽的崖壁间,使地道与全堡各处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多级而稳固的防御格局。这种无懈可击的地下军事防御体系,几乎就是近现代抗战时期“地道战”和“深挖洞”期间所有地道建设的标准模板,可谓地道之“鼻祖”。
张壁古堡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寺庙令人瞩目。张壁村现有观音堂、兴隆寺、关帝庙、魁星楼、真武殿等17座寺庙殿堂,此外,还有琉璃山神庙等三处遗址。这些寺庙涉及古代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士农工商、无论生老病死、无论天灾人祸,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神灵庇佑,这是我们可以直观古代儒释道多元文化杂糅、民族融合和社会精神生活的生动而真实的样本。
当然,这些寺庙最初建筑的年代已不可考,现存最早的寺庙为元代所建,其他多为明清重修。有三座寺庙比较罕见:一座元代建筑叫可汗庙,供奉着北朝少数民族“战神”、曾经守护这里的斛律光;一座明代建筑叫空王行祠,此为唐朝空王和尚、“汉人成佛第一人”的田志超驻锡之处,也是空王信仰最早形成的地方之一,传说这里“祈雨灵验”;三是虸蚄殿。虸蚄是虸蚄圣母的简称,属于道教神仙之一,据说她能保佑免受昆虫灾害。
大概神佛圣贤们都喜欢听戏,张壁人也喜欢听戏、唱戏,因此,仅仅千余人的张壁村竟然有三座戏台。这些戏台都附属于寺庙建筑。比如,可汗庙的戏台主要用来演出当地人最喜欢的小剧种——干调秧歌;关帝庙戏台比较小,每年关老爷圣诞日都会上演灯影戏,即皮影戏;二郎庙戏台建设年代最晚、空间最大,主要演折子戏。其戏台墙壁上有个“和盛班”题记,记载了同治年间在此演出了《回头关》《对银杯》《回荆州》等十二出剧目。看到这些,仿佛眼前一幕幕戏曲正在悠扬开唱。
寺庙多有琳琅满目的琉璃,如殿顶琉璃、琉璃碑、琉璃造像等,形状各异、繁文缛节、异彩纷呈,不仅充分印证了当地琉璃的技艺高超和文化繁荣,凸现了群众对平安、富贵、圆满的追求,致力兼收并蓄、充实内在的宗教信仰,更展现了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古堡主街只有南北一条道,大体呈S形,石头铺就,两侧高中间低,两侧条石横铺、中间纵向排列,号称“龙脊”,却隐约透出“太极生两仪”的意味。主街两侧随机而又颇具匠心地分出几条小巷,曲径通幽、参差错落,有如布出的几个军阵在演练军事,也似在隐喻人生。街巷转弯处多“拐弯抹角”,增添了古堡的动感;池塘和涓流仿佛就在游客身边,平添了古堡的灵气;高大的槐树和各种花草随处可见,使古堡充盈着生机。
张壁古堡的民居多为明清建筑,但依然保存着北魏平城创建的“里坊”格局,每条巷都有巷门、门楼。院落一般为四合院砖木结构,也有窑洞型,每个院落均有门额,并有雅致的题字为院名;室内也多有堂号,如“澹宁”“积善”“承启”“孚宁”“抱朴”等等。村里还有40多块古碑,多为改恶从善、建德降祥、广种福田等教化之语,这些古碑词汇或浅显而易懂、或幽奥深刻,让观者在古朴中感受儒雅、在儒雅中体验淡泊、在淡泊中激发志向,这种潜滋暗长的文化濡染和浸润,也使人们对我们的先人、对我们深厚的文化顿生敬畏和尊崇。
堡中的“槐抱柳”简直成了一张现代人宣誓爱情的名片,各地网红纷纷前来“打卡”。古槐树龄在千年之上,直径约1.5米,却在根部树洞里又长出一棵约0.6米粗的挺直柳树,两树绿荫面积达到700平方米。古槐虬结老成、枝繁叶茂,柳树劲健灵秀、飘逸婀娜。据说,古时商队的驼铃声、商贩的叫卖声、庙里的诵经声、红白喜事的乐响经常在这里和谐共鸣,仿佛在演绎一曲曲古代三晋乡村文化互融的大美风情乐章。
2006年,张壁古堡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壁自古以来有乡贤“当仁不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民营企业家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9年3月开始对张壁古堡实施保护性开发。他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任用一群学识渊博、富有文化情怀和创新创意的人士负责开发,斥巨资高标准建设张壁新村,不仅“突出古军事、恢复古村落、营造原生态”,更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多姿多彩、丰富厚重的三晋文化贯穿于始终、体现于细微,以张扬其多元厚重和丰富博大。如今的张壁古堡,不仅当地村民少有所学、壮有作为、老有所养,成为新时代乡村群众发展致富的一个缩影,还使千年古堡一扫历史尘封,建成了文化浸染、美丽富饶、生动鲜活的崭新乡村建设典范,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时代灿烂。
多想能够长久生活在张壁古堡啊!可我毕竟只是匆匆过客。当乘上大巴离开张壁,我久久望着窗外。张壁那些古朴而生动的映像竟滋生出越来越醇美的气息,那些气息又渐渐凝结,幻化出一个个值得敬重、为古堡重生而奉献的形象……
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