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作为一种建筑雕塑装饰构件,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特别是晋派砖雕,无论是豪华的晋商大院,还是幽雅的民间古宅,照壁门楼、墀头脊兽等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一处处古建犹如是凝固的音乐,而砖雕则是这音乐中最美妙动人的旋律和乐章。
晋派砖雕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建筑装饰,特别注重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是民间艺人高超雕刻技艺的生动反映,可谓山西民间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地处晋商故里腹地的太谷温氏“晋砖世家”,就代代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延续着这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
温建明创立的“晋派砖雕博物馆”,就在离太谷古城不远的一座二楼院落里,外观普通的小院,内里却是蓬荜生辉。跟随温老师步入室内,仿佛进入砖雕世界,会客间一整面墙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墀头,真是“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跟随温老师走进二楼的砖雕陈列室,更是仿佛穿梭到砖雕历史的隧道,从秦砖汉瓦到宋元戏砖,以及明清精品,形象地反映了山西地区居民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习性风情、生产生活等民俗风貌。精美绝伦的砖雕展品涵盖了影壁、脊兽、墀头、门楼、花墙等各种建筑构件,花瓶台屏、神龛压砖、陈设摆件,件件古朴自然;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吉祥纹饰,块块画面精致,还有用砖刻成的亭台楼阁和文章诗词等,青灰色的青砖透着雅韵,精致细腻的刀工让人赞叹,观之可感砖雕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映照古今。
温建明的“晋派砖雕”制作工坊分别在太谷东庄村和他的老家敦坊村,东庄村是雕刻中心,而敦坊村则是烧制中心。他与团队正在为榆次什贴镇客户定制一幅主题为“晋商万里茶道”、长度为160米的超长砖雕影壁,空间涵盖了从茶路起点福建下梅村到终点俄罗斯圣彼得堡,呈现了晋商种茶、制茶、贩茶的整个过程,中间还穿插着沿途主要建筑、山川、河流、草原、沙漠等等,这幅影壁完成后的面积达576平方米,是目前砖雕制作中的长度与面积之最,工程量相当巨大。从2021年5月开始,光是创作画稿阶段,温老师就沿茶路原线访下梅,过九江,走汉口,越太行,到内蒙古,驻边疆,实地考察采风多次,耗费一年时间才定了画稿,而最终完成作品,则需要一年以及更长的时间。现已制作完成四十米,关键内容晋商茶路中心点——晋中祁县茶庄总部“长裕川茶庄”正在雕刻中。
砖雕车间里,处处是砖坯,呈现一种特有的“砖”色影调,然而细看经砖雕艺人精雕出的作品,却又在朴实中闪耀着艺术的光辉。“咱们的晋派砖雕,分为两个工艺,一个是窑前雕,一个是窑后雕。”说起砖雕工艺,温老师娓娓道来非常耐心,窑前雕是先把泥坯做好,七八成干时雕刻,阴干后装窑烧制,出窑即作品完成。窑后雕则是先把青砖烧出来,然后在其上雕刻成型。“晋商万里茶道”影壁由于面积大,需要几千块砖把图案拼接起来,采用了窑后雕的技术。制作程序是先蘸水把砖磨平,接着进行“打稿”,即将画好的稿子复印在砖面上。接着就是雕刻,然后进行“打坯”与“出细”。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画出画面构图,“出细”则是进一步精雕细刻,每个步骤环环相扣,需步步精心。
温建明正在雕刻长裕川茶庄的标志景观欧式风格的石门楼,只见他的手下,窗沿石条图案精美,人物山水栩栩如生,整个浮雕气势磅礴,构思精巧,平面图案向浮雕的转换,瞬间赋予了作品以活力。“每一刀,都要讲究刀路和刀法。”听温老师介绍,光技法就有数种:阴线刻(刻画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半圆雕、镂空透雕、减地平雕(阴线刻画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手法。看温老师自由地无缝切换各种手法,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手中刻刀早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的生活也离不开这砖雕。”是啊,砖雕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手工技术,当然要用手,用力,用技;是手工的艺术,则更要用智,用情,用心。而出自温老师和手艺人们的砖雕作品,都有手的温度,力的印痕,技的精妙,更有人的智慧,情的化育,心的灵性。
“以匠人之心,琢方寸之美!”随着温老师手中不同刀具与青砖的亲密对话,图案或繁或简,起伏或高或低,砖粉飞舞间,一幅幅美妙生动的图案,脱颖而出。从选土制坯开始,到安装拼接完成,经过60多个工序环节,一幅砖雕作品才能完美呈现。砖雕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正是因为它要经历复杂的工艺流程,一坯泥土,跌宕从容,以低调的青灰光彩着岁月,凝固着时光,记录着历史,承载着记忆,变成了一块块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蕴含了天人合一、五行相蕴的思想境界。
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