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保护霍扬碑往事

  • 霍扬碑

  •   霍扬碑是北魏密云太守霍扬的墓志铭,北魏景明五年(504)刻。碑文书法凝聚了魏体书法的精华,“方正典雅,古色照人,虽经千年风雨侵蚀漫漶,而肃穆雄浑之趣在焉,是魏碑之佳作”。1979年,霍扬碑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也是山西省存世的魏碑之冠。碑文详细记载霍氏家族仕宦史料,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现存临猗县博物馆。
      1920年,霍扬碑出土于山西临晋县东霍村霍扬墓地。时任县长俞家骥(浙江绍兴人)着人将碑小心运回临晋县城,先置于西关龙王庙,后放置于县城北关蒲坂中学。由于其书法艺术突破了之前对魏碑体书法的定论,碑文面世后,立即引起全国史学、书法、考古各界轰动,专家学者纷至沓来,纷纷刊文发表高论。
      民国十六(1927)年,我外祖父张子成(又名双全,临晋县北畅村人),从运城师范学校毕业,在国立临晋县第一完全小学任教,不久任校长。此时,霍扬碑已移至临晋县文庙。
      1938年日本人攻破太原,开始南下,临晋县民国县政府一干人等不待日本人来,早早望风而逃,不知所终。外祖父作为校长坚守学校,战火近在眼前,他首先想到的是霍扬碑的安危,要使其不遭焚毁、不被盗窃。在日本人进占临晋县前夜,外祖父和几个教师、校工把霍扬碑从学校隔壁文庙抬到学校,将校门口照壁从中间挖开,把碑横着放进去,然后又将照壁磨光复原。自此,国宝霍扬碑在学校门口的照壁里静静地躺了七八年,躲过了日军的糟践。
      1945年日军投降后,外祖父仍然任国立临晋县完小校长。一上任就拆照壁取出霍扬碑,为使以后免遭风雨侵蚀,在照壁东侧专门为霍扬碑精心修建了一座碑楼,严加保护。新中国成立后,临晋县政府居完小办公,大门后移,学校迁至临晋后街。霍扬碑仍在原地,没有了校门、照壁依托,显得孤零。再后来,政府在霍扬碑南面腾出一块大约一亩地成立邮电局,便有了霍扬碑在邮电局后面的说法。其实,霍扬碑从1945年后一直没动,只是周围环境改变了。这种格局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到临晋镇政府工作的时候,出了镇政府大门跨过马路就是霍扬碑。当时碑楼仍完好,碑文仅个别字漶漫。1987年,霍扬碑正式移至临猗县博物馆收藏。
      时光荏苒,随着老一辈人离去,保护霍扬碑的这段往事,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希望后世能铭记外祖父等人保护国宝的拳拳之心。

    吴振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19期

    • 第2024-11-18期

    • 第2024-11-17期

    • 第2024-11-16期

    • 第2024-11-15期

    • 第2024-11-14期

    • 第2024-11-13期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11期

    • 第2024-1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