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烟柳千年水泉湾

  御河从北向南穿城而过,在城南向西“耍”了个大拐弯儿,这个大弯一带,古时称柳港、柳泉湾,后又叫水泉湾。弯坡上形成了自然村落,新中国成立后,村名改为新泉村。
  御河,古称玉河,如浑水,属我国海河水系、永定河流域、桑干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丰镇市西北,由新荣区堡子湾乡镇羌堡村进入大同市境,经孤山、古店,由北向南将大同市区分为御西(古城)和御东(新城),在城南的云州区吉家庄汇入桑干河。干流全长155千米,是大同市的母亲河。水泉湾处在御河中游西岸的平城区段。
  说起“水泉湾”,在大同市小有名气。首先,大同地处塞北,自古缺水少雨,人们对水格外的青睐。上点儿年纪的大同人,游泳“狗刨”那两下子,多数是在这里学会的。这里是大同人夏天耍水“扎猛子”、冬天滑冰的好去处;其次,松根可谓家喻户晓——松根也叫苤蓝,水泉湾一带种植的松根个头大,清脆爽口、水嫩甘甜,不用刀切,用手一磕,就裂开几瓣,是20世纪中期市民们腌菜过冬的好菜品。
  文史资料记载,北魏时期,御河、十里河及桑干河,河水很大,可谓“河阔水深,舟行其间”。水泉湾的河岸上,自然是泽被四方、土地肥沃,北魏帝都平城时期,水泉湾是皇家亲耕孝农的籍田和种植大量药材的园圃,西面紧邻就是平城明堂,其中有观天象的灵台,下有辟雍和机轮,水流行绕其中。西边建八台、太庙、太学、圜丘;明堂的北方建有七级浮屠(佛塔)、皇舅寺(冯太后哥之寺)、先农坛等。从明堂至籍田药圃中间有盘环于古城生活用水的渠道,汇聚后排入御河,渠两边一直往北到郭城一带,路旁水滨绿柳成荫、柔枝拂水,区间建有两座石桥,横跨水中,官民开渠引水、灌溉田园,到处布满了长塘曲池,与东南边浩荡的御河湾“大泽”相连。隋唐时期,虽没有文字和诗文记载,想必景色也不会逊色,因为这段时期雁北地区少了大规模的战争破坏和都城建设的超量采伐,自然生态相对比较稳定。
  辽金明清时期,御河水量虽然减少,但该处河水汇聚,岸边泉水喷涌、流水潺潺。《大同县志》载:“柳泉湾有双泉,一名‘爱客泉’、一名‘神贶甘泉’,同流入柳港。明正统年间,修建柳港寺,内建木塔,自然天成和人工营造的‘柳港泛舟’‘宝塔凝烟’均为‘大同八景’之列。”古人信风水,认为地脉兴则人文焕。大同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城东南方向建塔,可以弥补高差,达到“水口关拦、锁钥气势”的风水意象,更可增加城市文脉,如同太原双塔之一的文峰塔,就有振兴城市文脉的祈愿。
  查阅史籍,名人志士在此游览、作诗写赋,作品有二十多篇(首);从诗文中不难看出,虽然大同地处塞外,风沙大、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较差,但水泉湾总是“风景这边独好”!
  明代任宣大(宣化、大同)巡按的吴亮,是一位正直有为的官员、才华横溢的文人,是现今名闻遐迩常州“止园”的主人和建造者,名作有《出塞篇》《止园集》等。《柳港泛舟》是吴亮在任期间之作:“白碛黄沙曲水通,招携暂许过城东。迎风柳眼千条绿,向日葵心一半红。见说云旄来塞下,况逢佳节丽天中。木兰偏喜孤踪合,肯负尊前酒不空?”中秋时节,红日高悬,在岸边黄沙白沙之间、绿意盎然中曲径通向湖水,吴亮和几个外地的友人相聚在船上,兜风游玩,举杯推盏,痛饮畅怀,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度过了一个美好而浪漫的中秋佳节;明代的翟鹏更是“座对羽觞浮蚁酒,……伊谁横槊任逍遥。”在柳港的美景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时任山西按察史韩取善的《题柳港池亭》中“谁凿昆明傍紫秋,柳阴箫鼓泛轻舟……”的诗句,把柳港比作京城的昆明湖,可见当时柳港水面之大、水质之清。作者身临其境,箫鼓声声,水波粼粼,塔寺倒映,夏日清凉的世界震撼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巡道”,于是饮酒赋诗,兴致盎然,深情和诗文永留千古!
  更为神奇的是,那时的水泉湾,长年生长一种叫“萍”的植物,因萍是多年生的草本科,也俗称“萍草”。萍喜生于水田或沟塘中,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外用治疮痈、毒蛇咬伤的良药,被古人称为“仙草”。
  清代水泉湾的萍草更是繁密茂盛,像绿色的瀑布披挂在水中与岸坡之间。《大同县志》有多首清代名人对水泉湾的景色,特别是萍草的描写,比如叶绍本的《柳泉生长苹》:“三晋地多洹寒,垂物鲜植,而独晋祠生萍,冬夏不凋。道光丙戌冬,大同之柳泉亦遍茁长生萍,翠蔓盈池,四时葰茂……”几位先贤的咏物诗,每首用五百余字的长篇巨幅,浓墨重彩地描绘柳港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风情景物。他们原来只认为太原晋祠不老泉长有萍草,而惊喜地发现塞北荒冷之地的大同水泉湾竟也生长这种“仙草”,而且冬寒之季仍是满眼的“一池绿”。“寸苗”虽小,其精神堪比“松柏”。站在塔上放眼南望,远处恒山盛产的灵芝和柳港空气中弥漫着萍草的香气,都是大同的“祥瑞”之气;“江南客”深临水清萍绿之境,面对眼前流淌不息的泉水,感叹人生的短暂,祈愿与君像萍草一样青春常在、岁月静好。“嫩柳轻风拂面来,水光山色画图开。客因雅集联今雨,座对清泉酌旧醅。地气灵钟初启秀,天怀高寄尽名材,仙萍定许仙人种,碧玉湾头手自栽。”大同籍文人师文的《暮春偕友柳泉湾亭小饮,观长生萍有作》,更是直抒胸臆、激情咏叹:美如碧玉的水泉湾湖畔,四季生长的仙草哟,你定是神仙亲手在神仙之地栽培的神仙之物……
  从诗文中可见,水泉湾自古以来就是一处寺院幽静、高塔摩天、泉湖相连、楼台亭榭、轻舟荡游、柳绿花红、萍草满池、仙鹤栖息、鱼翔浅底、佛心莲影、荡涤尘埃的神圣之地,是集休闲游乐、祭天敬地、求雨祈福、喜庆丰收等的聚集地,是当时大同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的“网红打卡地”。
  府志记载,柳港寺的木塔和寺院在清代道光十年倾废,但水泉湾的泉水依然很大,即从现在水泉湾龙园北,泉水开始渗出,南至智家堡村,水量逐渐增大,泉眼不计其数,其中有两处最大的泉眼,四季流淌不竭:一处在现御泉小区东北角处,另一处在智家堡扬水站东门口半坡处。20世纪50年代,部队在此地驻扎,在河床边引水围田种水稻,成为大同市区少有的水稻生产区。泉水下修筑大小池塘各一处,村民们叫大鱼池、小鱼池。大鱼池泉水流入池塘中,经过晾晒后引入南面稻田,市民们夏天游泳就在此池塘;小鱼池在大鱼池的西边,封闭管理,进行渔业养殖,直到20世纪80年代,因地下水严重超采等原因才彻底断流。此后一段时期,沿河寻觅,偶见残砖片瓦,遗迹已荡然无存——当然,荡然无存的还有岸上那个被城市融合了的叫“新泉”的小村庄,只有零星的萍草,在下游智家堡旧村河边岸坡上的乱石中顽强地生长。
  时代变迁,万象更新,水泉湾有水有绿有风景有历史的这方土地,不能随宝塔倾倒、泉水断流而消逝。
  近日,一段“雾起御河湾,大同惊现海市蜃楼”的视频火遍网络。大同上空出现平流雾奇观,以御河为中心的云中平城,雾气氤氲,如梦如幻。是啊,那“海市”是海市,而“蜃楼”非蜃楼,那是真楼群。雾似乎不像是从远方而来,橡皮坝拦截的几大湖面像几口大锅,将湖水煮沸,雾气在水面上蒸腾而起,御河两岸的生态公园,横跨东西几座大桥,都被云遮雾盖,雾面宽阔平坦,像柔软的绸缎,一片银白;两岸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云雾上比高矮、赛胖瘦。从御河两岸到古城,成了玉宇琼楼、人间仙境。
  我急忙驱车融入雾中,在水泉湾的腹地南环桥头驻足。傍晚时分,清风徐来,云雾随风飘起,轻轻地、柔柔地从我脚跟吻起,与我耳鬓厮磨,清新凉爽,沁人肺腑。云雾跟着我的眼睛,迈开了脚步、撑起了翅膀,有的像追赶过往的车辆奔跑着漫过长桥,点亮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霎时,十里长河星星点点,如当空璀璨的星河;有的悄悄地爬上楼顶,携卷着湿漉漉的宁静和温馨,轻抚着一扇扇窗棂,召唤人们停歇疲惫的脚步。
  柳港、柳泉湾、宝塔、古寺、泉水已经远去,当今的御河已不是纳水而流的简单定义,河湖、慢道、曲堤、绿树、花海、草坪、广场,遛狗的、健身的人们,还有云雾中飘散了千年的萍草馨香……广厦千万间、尽欢颜!水泉湾,宜居之地,涂满了新时代最美的颜色。

北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21期

  • 第2024-11-20期

  • 第2024-11-19期

  • 第2024-11-18期

  • 第2024-11-17期

  • 第2024-11-16期

  • 第2024-11-15期

  • 第2024-11-14期

  • 第2024-11-13期

  • 第2024-1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