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流淌的岁月 浓缩的文明

——读《伟大的中国大运河》

  同样介绍一个人、一处景、一件物、一段历史,有的人讲来干枯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而有的人讲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讲述者不同,呈现的方式不同,给受众的感觉天差地别。毫无疑问,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讲述者,其编著的《伟大的中国大运河》用简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着大运河的今昔。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剪裁,每一言每一语,每一帧每一幅都切中读者的审美。
  于很多读者而言,这本书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沉不只是因为书本的分量和手感,更是因为历史的厚重。全书从世界的运河讲到中国的大运河,从2500余年前的古邗沟讲到绵延至今的浙东运河。在谋篇布局上,以大运河的十大河段为叙事脉络,将全书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卫河(永济渠)、通济渠、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十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罗列了不同河段两畔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物及人文胜迹,更有文物、地图、照片、示意图等作为辅证。间或,穿插文人吟咏的诗句,使得运河的气韵更显灵动。不知不觉,将人从现实中剥离开来,带回到几百上千年前,得以看见运河两岸的风光和场景,伴随着闹与静、盛与衰的演绎,走过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
  如果将读者比成游客,《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好比是一张描述详尽的导览图,标记着运河边上值得一观的景点,又似一个口才极好的导游,为我们将大运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娓娓道来。有意思的是,书中的许多知识我们此前并不了解,却没有丁点的生疏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听隔壁学识渊博的长者讲故事,讲关于一条河的历史,讲河道两边的四时风光,讲过去曾经发生的故事,讲它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改变……
  不同篇章的内容自成体系,但又不是完全割裂。正如书的序言里所写:“本书将大运河沿岸的18座城市串珠成线,从河段演变、城市历史、地貌建筑、水利科技、文化遗产等角度,展现了中国大运河多样的风土人情、深厚的历史底蕴、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某种意义上来说,《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借着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为我们呈现了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中华历史和城市文明的缩影。而且这缩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沿革,有变迁;有底蕴,有特色。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源。在没有飞机、高铁、汽车,交通条件远不如今天发达的古代,舟楫是人们出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对于船只来说,有一条宽广无垠、四通八达的河流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比如大运河。千里运河,连通南北,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国人。古代南方的士子文人进京赶考靠的是它,商贾贩夫南来北往靠的也是它,漕运离不开它,就连乾隆六下江南也是沿运河而往……历史书上抖落几片碎纸屑,十之八九就有多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大运河有关。
  《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将流动的大运河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运河,对运河两岸的城市,对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潘玉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5期

  • 第2024-11-24期

  • 第2024-11-23期

  • 第2024-11-22期

  • 第2024-11-21期

  • 第2024-11-20期

  • 第2024-1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