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生有味”为书名,从美食角度还原苏东坡的一生,一语双关:苏东坡的人生,不论在都市还是乡野,都可以遇见他心仪的美食;他一生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坦然接受。全书围绕苏东坡200多篇代表性作品中关于美食的记录,涵盖对食物的选材、制作、品尝、感悟、记忆等,见证其跌宕起伏的人生,通过分析、品评其熔铸每一阶段人生况味的与吃相关的文字,探寻他“以食为天”的人生轨迹及生活态度。
从苏东坡诗文中挖掘“美食图谱”。作者通读苏东坡的诗、词、赋、书信、杂文,以及有关苏东坡的传记、年谱等,从浩瀚的数以百万字的文史资料中,发现、提取关于美食的文字,并给予充分的挖掘与阐释,从诗文表达、美食材料、生活经历等方面作全方位的解读。食物类别广泛,涉及酒、肉、果蔬,甚至甜品,如鸡苏水、莺粟汤,贬到哪儿吃到哪儿;有食物的制作过程,如耳熟能详的祖传“秘制”东坡肉;有用食物解忧的经过,如“日啖三百颗”的荔枝;有见证风光时期的御赐黄柑,用皇家赏赐密云龙茶待客……集合70余种美食,是一次“苏式”美食的全收录。
从苏东坡经历中梳理“风味地图”。苏东坡从眉山出发,至开封、杭州、黄州等地任官、游历,途中所见所闻或品尝、制作过的诸多美食,勾勒一条苏式美食路线,呈现各地风土人情和时代发展。比如由重庆奉节盐井和吃盐的问题,联系到历代特别是宋代食盐的制作,以及专卖政策的变化;从眉山人过年吃兔子的记忆,呈现四川人喜吃兔子的历史。
从苏东坡态度中传达“生活哲学”。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最危难之时几近人头落地,最穷困之时几乎山穷水尽,但他都一笑而过。人生不过诗和酒,还有眼前这碗饭。无论是酥煎牡丹治眼疾、荠菜羹治痔疮、棕笋促消化……苏东坡都尝试过。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保持热爱和期待,即便吃得粗糙,也能乐在其中。全书围绕苏东坡作品中由美食引发的感悟,探寻其对饮食、生活的态度,呈现其以食物疗愈身心、拒绝内耗的人生哲学。
酸甜苦辣都是生活,高低起伏都是人生。《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陈立评价苏东坡:“在世间漂泊,无论人情冷暖,还是宦海沉浮,总能够寻找到美味来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能够以美食为桥梁建立起快乐。”《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分享给读者的,不仅是苏东坡一生中品尝过的各种不同滋味的美食,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刘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