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柴门烟火 袖珍小庙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普查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展示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实现对文物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涌现出来。
  在绛县横水镇下庄村东西方向中轴线上,坐落着一大一小两座古庙,西边是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财神庙,东边还有一座小庙,叫下庄娘娘庙,和财神庙相隔仅五六户人家,却孑然自处,少人问津。
  下庄娘娘庙是一座以砖、瓦为主材,面阔一间(80厘米),进深80厘米、通高2.6米,单坡筒瓦硬山顶,檐下砖雕做椽、飞,上下两层的长方体砖雕仿木建筑。与其说是庙,更像是一座高耸的神龛。庙的上层原本供奉有一尊木雕娘娘神像,早已遗失不存。下层四面垒实,独在正前方留有一个青砖大小的门洞,听村里老人们说,每年腊月廿三,各家各户会把祭灶燃烧的香灰,填入这个小小的门洞,具体用意已难考证!
  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红九告诉笔者:这座庙虽然很小,几十年前却也香火不断,每逢谁家添丁加口,都会来此给娘娘烧香。那时节每年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必在小庙处举行。村里几位家族长者,专门成立有庙管会,庙管会除了处理和娘娘庙有关的各项事宜,还经常周济暂时困难的家庭渡过难关!下庄娘娘庙曾陪伴了下庄数代人繁衍生息,见证了300年村庄兴衰变迁!
  今天的下庄娘娘庙,早已不复以往,古砖凋零,杂草旁生,除了几个老年人零零碎碎的记忆,几乎不再有人提起。这次文物普查,让下庄娘娘庙再现世人眼前,是为掸去时间尘埃,翻开厚重的村史重温祖辈粥饭,回味柴门炊烟,是为下庄的人文历史添加一块新的拼图!
  也许在某个角落,有一处古迹、一件文物曾经见证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等待着我们发现。

徐久森 崔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2-01期

  • 第2024-11-30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5期

  • 第2024-11-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