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以来,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推进诉讼服务提档升级,诉讼服务实践进程阔步向前。孟静涛认为,在诉讼服务推进过程中要更重视并体现社会公众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识变从宜”。
孟静涛建议,要以社会资源为依托,将诉讼服务供给从传统的法院单中心模式,向“法院—市场—志愿组织”共同参与的多中心模式转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畅通信息双向交流,建立“人民法院—社会公众”双向互动交流机制,按照贴近诉讼能力、贴紧公众意愿、贴合场域特点靶向施策。诉讼服务效能评估能够检验投入、产出与预期目标的偏离程度,及时作出修正和调整,从而形成效能上升的路径。因此,要建构公众导向的多元化效能评价体系,将便利性、响应性、透明性、实效性等公众感知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从而形成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公众满意度、增强司法公信力的效能上升路径。
本报记者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