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们来到扬州,探访这座唐诗宋词浸润千年的古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笔下的扬州虽定格于春日,然眼下腊梅吐蕊的瘦西湖,也别有一番清冽风骨。凫庄的红梅暗香浮动,黑天鹅悠然拨动涟漪,与白塔、五亭桥的倒影相映成趣。二十四桥如玉带横波,不少游客一边向身边的孩子吟诵“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边排队等待上桥。水波荡漾,恍见千年文脉在此流转。
听说夜间的瘦西湖鱼龙舞动,是另一番景致。但因时间有限,我们选择去看“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航线串联起便益门码头至南门遗址,两岸光影交织,亭台楼阁装点成星河坠落的幻境,“入梦扬州”“吴王开运”“隋唐起运”“康乾大运”等运河故事,随画舫的行进徐徐展开,在波心铺开一幅史诗长卷。“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漕船扬帆、乾隆南巡……古今对话尽在此间。
扬州的年味儿充溢在茶社。一大早,东关街各茶社的八仙桌旁已坐满食客。蒸笼掀开时雾气氤氲,翡翠烧卖碧如春水,千层油糕甜若蜜酿,蟹黄汤包鲜汁流淌。最妙的要数烫干丝。豆腐干化作千缕银丝卧在虾籽酱油里,撒上嫩姜细丝与芫荽末,像是运河畔的杨柳。这市井烟火恰似郑板桥所书“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隽永。
离扬时,琼花观前梅花初绽,预示着烟花三月的序幕拉开。在文旅融合浪潮中,扬州以历史为媒,将时光切成万缕银丝,书写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新篇。
张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