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更高,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日益多元,给社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办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深深牵挂。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工作的服务重点。在养老方面,山西近三年省级财政投入1.68亿元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仅去年新建改造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100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中阳县实施农村“千万养怡”助老项目,探索出一条城乡协同、分层分类、全面覆盖、持续发展的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在托幼服务上,我省不断加强政策统筹与服务保障,进一步发展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普惠托育机构补助全覆盖。
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今年我省再发力。“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和助餐服务”“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完善落实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等支持政策,探索医育结合模式”等等,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待“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将大大提升“一老一小”的幸福指数,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民生无小事。一部电梯,看似小事,却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冷暖,一头连着国家长治久安。自2020年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经连续五年被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全省已加装电梯2664部,约3.2万户居民享受到出行便利。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住宅自愿加装电梯600部”列入15件民生实事,让居民能够“一键到家”,告别“爬楼时代”。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无论是回应“一老一小”的民生关切,还是破解加装电梯的难点堵点,都衡量着各地精细化治理的智慧,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数智技术赋能、推动跨部门合作、强化资源分配与整合等方式,用一项项扎实而有力的举措,回应一个个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百姓“关键小事”就是民生“头等大事”。社会工作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职业。做好社会工作是全党共同责任,只有守初心、担使命,将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才能更好地传递社会的温度与希望。
裴婷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