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持续推动智慧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栗凯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康养体系,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智慧康养产业逐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是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我省进一步制定康养政策、探索康养产业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康养产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是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探索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智”提“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挖掘资源禀赋,把握智慧康养新机遇。我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些都为发展智慧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将省会的优良医疗资源、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与忻州温泉旅游资源集聚区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康养中心。通过结合大同——朔州、长治——晋城两个分别位于我省南北两端的康养产业片区,形成涵盖全省人口资源的特色康养产业布局。此外,我省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文化与康养相结合,打造特色智慧康养产业模式。作为一个资源型省份,不仅要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还要注重结合高科技,推动自然资源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统一。
  推动科技赋能,展现智慧康养新面貌。科技是智慧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慧康养的核心在于“智慧”两字,即利用前沿科学技术赋能康养产业,发展更加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现代康养产业。应持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开拓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康养领域,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智慧养老平台等科技产品,广泛利用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全时监控,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要大力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养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推动“互联网+康养”模式普及,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康养质量。与传统养老模式比,轻量化的养老更加注重个体、智能化和便捷化,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通过智能设备、互联网手段可以获取各种养老资源和服务,包括健康管理、社交娱乐、医疗服务等。
  加大政策扶持,打通智慧康养新赛道。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我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康养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红利和保障。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支持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等。要及时加强康养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为康养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对智慧康养产业发展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产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尝试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康养产业发展,形成智慧康养产业的品牌效应。
  夯实人才根基,培育智慧康养新动力。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以高校为载体加大针对智慧康养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明确康养类院校的建设目标,通过设立相关专业,开设康养管理、智慧医疗等课程,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注重引进外部人才,特别是在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的高层次、高科技人才,引导他们参与到智慧康养产业发展中。同时,通过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具体措施,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山西,扎根山西,为智慧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促进产业融合,构建智慧康养生态圈。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医疗和养老领域,还可以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康养产业生态圈。要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将智慧康养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健康旅游、康养度假等新兴业态,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在文化层面,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康养产业中,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俗体验等形式,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智慧康养体验。建设或改建智慧健身步道、科技康养中心等设施,引导、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类适宜的体育活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推动智慧康养产业发展。
  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人口老龄化大势的必然之举,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统筹谋划智慧康养产业,将智慧康养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3期

  • 第2025-03-22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6期

  • 第2025-03-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