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戏曲节目频频“出圈”,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亮丽风景线。从春晚舞台上《借伞》一曲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经典再现,引发全民热议,到各地借助戏曲表演等文化活动,掀起一场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的热潮,传统戏曲在当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古老戏曲所吸引,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戏曲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小剧场戏曲、戏歌、戏曲网络晚会以及戏曲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等多种创新方式,戏曲在舞台和视觉效果上不断突破,变得更加时尚与多元。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以“盛世梨园锦绣山河”为主题,依托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大型演唱会和旅游实景秀的舞台设计理念,运用沉浸式、多元化的演绎手法,打造了一场充满时尚感的戏曲盛宴,极大地增强了戏曲舞台的沉浸感和吸引力。同时,戏曲在形式改编上也不断创新,如舞剧《打金枝》改编自经典晋剧,保留原剧核心主题的同时,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重新诠释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等主题,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戏曲故事内核的魅力,为戏曲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戏曲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力量,通过跨界融合、技术应用、场景多样化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打破了传播的时空界限,实现了“破圈”传播。短视频平台上,戏曲演员的精彩片段、戏曲知识的趣味讲解等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社交媒体上,戏曲话题的热度不断攀升,引发了年轻人的广泛讨论和分享。
更多年轻人成为“追戏人”,令人欣喜。一方面,年轻人对戏曲产生兴趣,戏曲艺术就有了持续的受众基础,戏曲团队就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这对于提升戏曲行业的人才吸引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年轻人具有创新思维和充沛的精力,通过参与戏曲创作、表演,结合现代技术,能够探索戏曲的青春化、现代化表达,能让戏曲更好地跟上时代节奏,吸引更多受众,形成良性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当下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不断增强,渴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戏曲,契合了年轻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国潮文化盛行、非遗融入生活的当下,戏曲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戏歌成为流行音乐的一部分,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年轻人表达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戏曲?一是要创新戏曲创作。要不断挖掘戏曲艺术自身的潜力,借助现代科技与创新理念,创作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观众、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从作品题材、内容、质量上吸引年轻人。二是要探索戏曲传播破圈路径。既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通过影视作品、线上直播等方式实现多媒体传播,让更多人关注接触到优秀戏曲,也可以探索多元表演空间,通过打造大剧院、小剧场以及形式丰富的演艺新空间,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
范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