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年加工30万吨谷子生产加工线、10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全国杂粮生物育种领域唯一的省级实验室——山西省后稷实验室(五寨杂粮试验示范基地)……
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按照“1227”发展思路,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以甜糯玉米、加工型马铃薯、杂粮、中药材、生态养殖、绿电等六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构建特色明显的杂粮全产业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转型能级和经济发展质效,引领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产业链
提升产品附加值
小米油、小米皂、小米护手霜……4月18日,记者在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看到了一粒小米衍生出的各种可能。
在杂粮产业园五寨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条年可加工谷子30万吨、生产优质小米20万吨、副产品9万吨的生产线正在加足马力生产。一粒粒小米在传送带上欢快起舞,一袋袋小米加工成品瞬间在机器人的手上整齐划一地砌成一堵墙,现代化元素随处可见,机械化操作使去杂、去石、去壳、色选、抛光、包装、仓储等所有生产环节一气呵成。
“我们是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引进的首家集杂粮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建成了日加工谷子1000吨、年加工30万吨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年可收购加工五寨及周边地区谷子86万亩。”五寨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元春介绍。
五寨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推动绿色有机种植,建成1000亩谷子育种基地、1万亩杂粮种植示范基地。基地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了集土壤、气象、病虫害监测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据测算,基地亩产可达1400斤,相比传统型种植亩产提高600斤。
“我们实施‘公司+基地+科技+农民’的产业化模式,流转7000余亩耕地种植小米,每年通过‘订单农业’让利农户,辐射带动农户17.2万户,并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80多个,吸纳临时就业2000余人次,带动谷子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元。”李元春介绍。
“不仅如此,我们还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引进杂粮面粉加工、米糠榨油、鸟饲鱼饵、杂粮包装、保鲜储存、物流配送、豆类进出口、食醋加工等优质项目,让每一粒谷物的各处结构发挥其应有价值,开发多元化的产品系列,不断推进以小米为主的杂粮产业向下游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我们在全国的终端合作客户达2800余个,现已累计销售杂粮产品10万余吨,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李元春说。
打造产业园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每年一到秋收季,五寨县6万多亩甜糯玉米地里总会呈现这样的丰收景象:整齐排列的玉米挺立在农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玉米被机械装入收割机,送往加工场地。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海拔高、温差大、光照长,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清涟河水纵贯南北,朱家川河横穿东西,为发展甜糯玉米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5年8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五寨为“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这里的甜糯玉米皮薄、无渣、甜糯、香软,含有大量维生素和丰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五寨县共有甜糯玉米加工企业6个、种植基地9个、专业合作社35个,种植面积6.5万亩,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投资3.86亿元在示范区建设甜糯玉米产业园,年可生产鲜食甜糯玉米2亿穗,构建甜糯玉米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整个产业链中的种植、食品加工、商业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甜糯玉米产业园项目设备采用国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加工工艺优、产品质量好的甜糯玉米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27万穗玉米。项目建成后,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将依托龙头企业,加大延伸甜糯玉米产业链条力度,围绕上游品种选育、中游加工销售、下游营养代餐食品研发,兼顾玉米秸秆青储、秸秆纤维日用品开发,打造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加工企业集群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2365”产业格局(即甜糯玉米种植规模20万亩、加工生产线30条、年产值60亿元、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实现种植标准化、加工自动化、研发科学化、销售市场化。
全链条赋能
树立特优示范样板
当寻常土豆被赋予“加工型马铃薯”的内涵,五寨土豆就实现了华丽蜕变。在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6万亩马铃薯仅有几十人种植,基地全程采用机械化,实行“育、繁、推、种、加、销、游”七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地始终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规划种植生产全过程,在良策、良法、良种、良田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和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整薯播种等关键技术,从种植到中耕管理再到收获全程采用机械化。
“我的20亩土地流转给了蓝顿旭美公司,流转费是每亩800元。现在我还在蓝顿旭美公司打工,一个月能挣4500元,一年能干6个月。加上流转费,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小河头村村民徐效存说。
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抢抓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引进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历时3年,建成11.3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加工型马铃薯平均亩产6吨,最高达7.3吨,创山西马铃薯单产纪录,比传统型马铃薯种植效益提高了三倍多,建成了“吨粮田”。连续3年,马铃薯省级现场会在五寨举办。
以建设产业园为抓手,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健全完善集“示范种植—精深加工—线下线上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推进“前端”优质高产、“中端”精深加工、“后端”对接市场,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链条完整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杂粮、中药材、生态养殖、现代农旅等7个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招商,引进杂粮种植基地、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中药饮品加工、避暑康养和鱼饵鸟饲加工等优质项目,将产业链条中的衍生品“吃干榨净”。
近年来,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深耕特优战略主线,聚焦甜糯玉米、加工型马铃薯、杂粮、中药材、生态养殖、绿电等特色产业,推动“品种培优—标准引领—品牌增值”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全链条赋能、集群化发展的示范标杆。同时,通过“一产业一标杆”精准发力,实现特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三重跃升”,为现代农业树立特优引领、全链赋能的示范样板。
文/图本报记者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