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党对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全面领导不动摇,充满自信地去塑造和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其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
坚持党对文化
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一最大优势同样体现在文化制度中,体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文化国际传播本质上是一项做人心的工作,具有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作用,事关人心向背,涉及举旗定向。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牢牢坚持党对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全面领导不动摇。唯有坚持党对文化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党的领导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起着定性定调定向的根本性作用。第一,领导和组织重要文化国际传播活动。例如,4月10日举办的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便是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的文化国际传播活动,以黄河为根,牡丹为媒,深化黄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的国际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第二,推动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为中国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国际人文交流平台,还是产业集聚平台。当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事业如火如荼,这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文化领导机构的大力支持。第三,对文化国际传播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有效力”说明党中央重视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内涵式发展,从效能和影响力两方面持续提升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显得尤为迫切。第四,推动文化国际传播工作相关立法,202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世界更好了解和认识中国,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
所谓“可信”,就是值得信赖、值得信任之意。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要聚焦发展成就,通过确凿的数字和事实,真诚地描绘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深刻阐释我国的独特国情与道路选择。要聚焦价值选择,从坚持走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事实,反映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尊重自然等价值选择。通过纪实文学创作、主旋律电影等文化国际传播方式,展现中华民族追求梦想、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坚定决心,为各国在发展道路上提供有益借鉴、全新范式,从根本上筑牢中国可信的大国形象。
所谓“可爱”,就是讨人喜爱、令人敬爱、深受热爱之意。构筑可爱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更为微观、直观的显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运用。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要聚焦农业、医学、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将他们的故事讲好,使中国故事更加生动具体。加强纪录片、纪实电影拍摄,结合精准化传播策略,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运用当地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呈现出具有感染力的中国人民形象。
所谓“可敬”,就是值得尊重、受到尊敬之意。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更为深层、更为持久的中国国家形象,代表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可敬的中国形象意味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国内发展、国际贡献等得到国际受众的认可和尊敬,它不仅需要国际受众信任、喜爱和热爱中国,更期待他们从内心去认同中国,敬重中国。我们要通过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主动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阐明中国立场,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可信、可爱、可敬”表达出中国形象在历史的绵延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价值内核。“可信”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心理基础与前提;“可爱”代表着一种积极的审美标准、主流的社会价值、温暖的社会时尚,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情感纽带;“可敬”是道德理性的哲学表达,体现着国际关系发展的价值认同与道义归属。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表达的是三个层面的内容,三者相互关联又层层递升。我们要真实、立体、全面地去展现我们本来的样子,更要充满自信地去塑造和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深化文化国际传播协同协作
第一,做好多方协同协作。一方面,海外华文媒体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联系华人华侨的传统渠道、重要桥梁。我们要着力制作丰富多彩的信息,推进互动式话语表达方式的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海外华文媒体力量。另一方面,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社会团体,通过国际论坛、海外经贸交流、旅游等方式直接鲜明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主动为在华外籍人员搭建交流渠道,增强情感互通,将“自己讲”和“别人讲”相结合。
第二,协调好国内各项文化国际传播工作机制。进一步利用好党的文化工作领导协调体制机制,更好发挥不同文化机构职能。在大外宣格局框架下,有机融合外宣领导部门、外宣媒体、外宣出版、外宣智库、外宣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统一谋划、统一行动加强文化国际传播工作。(作者单位: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