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深化“绿色能源+” 勇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李霞

  2019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省坚决扛牢重大使命任务,重点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适应新时代环保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山西必须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开启深刻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变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历史使命。2019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省坚决扛牢重大使命任务,重点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加快从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紧紧围绕绿色能源产业链发展,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动能源科技体制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对外合作,是山西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关键举措,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本之策。为加快适应新时代环保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山西必须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开启深刻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变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绿色能源+传统产业改造”,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绿色低碳改造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必须采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业规模和布局等多种途径。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能源转型大势下,煤炭生产消费占比虽然逐步调整,但维持能源供给和价格稳定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要以“绿色能源+”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聚焦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运用前沿技术革新煤炭开采、洗选、运输及燃烧全过程。在开采端,广泛应用智能综采设备,实现无人或少人工作面开采,降低安全风险,同时提高煤炭回采率;洗选环节,利用精细化工艺可以有效提升煤炭品质,去除杂质与有害成分;燃烧阶段,利用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发电效率,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为传统煤炭产业稳定增长注入动力,也为全国煤炭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样板。要加快推动煤化工绿色升级。加速落地一批煤制天然气、煤制油项目,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清洁能源,特别要注重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有效降低碳排放。同时,推动煤化工向精细化工领域拓展,开发高性能煤基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要加快完善制造服务体系。深化“绿色能源+”,建好绿色制造体系、服务体系十分关键。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要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强化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绿色能源+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绿色增长点。绿色低碳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和新赛道。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体现了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由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所催生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新的绿色增长点。山西发展绿色能源的重点在于风光新能源规模化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集群化。要推动风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山西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为风光新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北部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强劲,大型风电场将风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南部地区光照充足,有利于太阳能光伏电站全面发力。要持续加快新能源装机容量扩充,完善配套储能设施,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电力需求,同时要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提高清洁电能外送能力,助力京津冀等地能源结构优化。推动风光新能源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促进从风机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储能设备研发等全产业链环节落地。要支持风电产业园集聚企业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整机及零部件产品;支持光伏产业基地加快集聚,促进先进的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生产线高效运转,提升为全球光伏市场输送优质组件和组件国产化的能力。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崛起,既为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又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助力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绿色能源+生态修复协同”,强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绿色技术不仅通过节能减排、缓解气候灾害、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在生产领域实现价值赋能,而且能够通过生态领域的人工智能运用提高污染监测效率,促进新兴绿色技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推动低碳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有效结合,发挥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山西生态修复任务重,发展要求高,必须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效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要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与能源利用结合。一方面,在矿山的闲置土地、排土场、矸石山等区域,合理布局太阳能光伏电站,采用适合矿山环境的光伏支架安装方式建设一批光伏电站。推广“光伏+农业”模式,在光伏板下方,根据土壤条件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耐阴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将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煤矸石、植物残体等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料,促进生物质能发展: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种植适合环境的能源植物,促进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还可以作为生物质能的优质原料为生物质能产业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二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涵养水土功能。一方面,在山区小水电开发项目中,采用生态友好型水电站设计,设置合理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确保河流下游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以林间枯枝落叶、修剪树枝等废弃物为原料,实现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产生的电能用于周边生态监测、森林防火等设施,以生态能源项目守护绿水青山,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技术革新”,提高科技创新效能。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转型。一要搭建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为抢占绿色能源科技制高点,省内高校、科研机构要与企业深度合作,组建联合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搭建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在高校组织一批顶尖科研人才,聚焦煤炭清洁转化、新能源储能等前沿课题开展攻关;山西焦煤集团等企业通过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研发从理论走向实践,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二要推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采集能源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与预测。在电网侧,根据新能源发电实时情况与用户用电需求,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电力分配,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在能源消费端,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能源使用可视化、精细化管理,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科技创新驱动山西绿色能源发展行稳致远。
  “绿色能源+乡村能源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一要加快推动农村清洁能源普及。把农村作为绿色能源普及的重要阵地,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小型分布式风电等清洁能源设施,降低农村生活成本,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乡村生活更具品质,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二要依托能源转型推动乡村绿色产业发展。能源转型是山西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要利用各地的新能源,支持农村发展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绿色产业。在风电、光伏资源富集的乡村,加快打造新能源科普旅游基地,带动绿色旅游产业发展;利用清洁电力驱动农产品加工设备,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保鲜、烘干、制汁等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以绿色能源赋能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我们要不断深化“绿色能源+”战略,通过传统产业改造、新能源产业培育、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以及乡村振兴赋能等多元路径,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逐步摆脱传统能源依赖,推动山西向着绿色、低碳、智能的能源强省迈进,努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实际行动勇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8期

  • 第2025-04-27期

  • 第2025-04-26期

  • 第2025-04-25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3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20期

  • 第2025-04-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