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让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王立忠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业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工业遗产不仅记录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起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内容,为培育人文情怀提供了重要资源。如今,各地许多旧厂房变身为新型文化空间,工业区变成文化新地标,老旧的厂房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地标。
  多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少工业企业从原址上搬迁,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老厂房、旧设备等工业遗产,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足迹,浓缩着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历史,包括旧厂房、仓库、机械在内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既能留住曾经承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历史记录,也可以为城市留下独有的“工业乡愁”,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和文化价值。特别是,随着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还能促进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旅游为传统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通过将废弃工厂、车间改造为博物馆、创意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文化活动场所。可以说,工业旅游的发展对新型工业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我省拥有部门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煤炭、电力、钢铁、装备制造、轻工业等一应俱全。比如,1989年开馆的中国煤炭博物馆,是山西工业旅游的先行者。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煤炭的形成、开采、利用等知识,感受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在我省,工业遗产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新业态。再比如,太原市的太钢博物园,通过把旧车间改造成厂史展览馆,将太钢服役年代最长的2号高炉、太原现存最完整的梅花碉楼等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成为集展示、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工业专题博物园,让人们得以了解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太钢的辉煌历史。位于晋中市的“晋华1919”园区则利用了晋华纺织厂旧址的文物建筑和文化元素,以文博创意产业为切入点,将老厂区活化新生,成为城市会客厅。
  工业遗产印刻着城市的基因,塑造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将工业遗产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让“老面孔”成为“新地标”,让这些“沉睡”的遗产重新焕发生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8期

  • 第2025-04-27期

  • 第2025-04-26期

  • 第2025-04-25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3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20期

  • 第2025-04-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