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爱上博物馆

  我非常喜欢逛各种博物馆,算是个博物馆“老玩家”了。从大学时代开始,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总要挤出时间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这份执着固然源于对文史的偏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博物馆实在是好玩得很。只不过,我所体会的“好玩”,可能和时下流行的玩法不太一样。
  有些城市的博物馆会带来意外发现,甚至颠覆你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山西大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里是百年煤都,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还有惊险奇绝的恒山悬空寺。然而,当你踏入大同市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千年前的北魏都城。造型各异的陶俑,栩栩如生,重现昔日的宫廷仪仗盛景。色彩绚丽的壁画残片,虽历经岁月侵蚀,依旧保留着鲜艳的色彩与灵动的线条,勾勒出当时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热闹。异域风情的金银器皿,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彰显着北魏与周边国家频繁的贸易往来。建筑构件既有鲜卑族的豪迈大气,又融入了汉族的精巧细腻。制作精美的陶器、带有异域纹样的丝绸,无声地讲述着北魏时期大同作为都城,海纳百川,汇聚四方来客,各民族文化在此碰撞、交流、融合的壮丽篇章。
  更多时候,博物馆满足了我“眼见为实”的好奇心。越王勾践剑的寒芒究竟有多摄人心魄?春秋晋国的“血誓档案”浸透着怎样的森然诅咒?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真的五彩斑斓?当我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与传说中的青铜剑相对,当山西博物院写在玉石片上的侯马盟书映入眼帘,当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昂首向我走来,教科书上的铅字突然有了温度,历史长河里的星辰变得触手可及。这种跨越时空的相见,总让我像个发现宝藏的孩子般雀跃。
  古人还有很多藏在文物里的幽默感。谁说博物馆里的老物件都板着脸孔?山西青铜博物馆里的刖人守囿车,一个手掌就能轻松托起的厢式六轮车上,20余只小动物栩栩如生,轻吹一口气,车顶的4只小鸟还可以转动,堪比古人的硬核玩具车。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唐代邢窑流线型把手的白釉执壶,放在今天的星巴克柜台毫无违和感。这些穿越时空的“生活神器”,让人莞尔不已。古人的脑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当然,如今的博物馆确实更会“玩”了。VR技术可以带观众穿越到敦煌洞窟,文物修复互动游戏让人过把考古瘾。各种文创产品更是趣味横生,山西博物院把商代“愤怒的小鸟”青铜器鸮卣做成雪糕,平遥古城仿清代汇票设计的笔记本,内页印着“凭此折可兑白银壹万两”。但我更喜欢的依旧是走进展厅,与那些历经沧桑的文物面对面站在一起。我以为,最动人的永远是真品本身蕴含的故事,是那份跨过千年与你相遇的奇妙缘分。
  一次次走进博物馆,那里的藏品让我在会心一笑中爱上历史,在惊奇赞叹里读懂文明,最终明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故纸堆里的标本,而是依旧跳动在当下的民族血脉。

李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 第2025-05-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