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理想与希望

——长篇小说《葵花麦穗与田野》感言

  •   这部小说最初发表在2010年的《阳光》杂志上。
      回想起来,我写了多部乡村小说,入选《小说选刊》的中篇小说《泥哨》《憨憨的棉田》,都是乡村题材小说;2023年参加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作家出版社合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创作改稿班”的长篇小说《古渡》,写的是乡村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的故事。
      29岁那年,我离开村庄到小县城一所学校教书,从此,我的日常生活不再是出门看见田野、看见村庄了,但对于我,乡村的道路在我的脚下无限延伸。乡村不仅给了我生命,它对我的精神滋养更是丰厚的,我每下笔,乡村的人和事便蜂拥而来。正是这样,我的写作不急不慢、徐徐而行,如田间散步。如此均衡、持续的写作是因为乡村给了我坚强的后盾和支撑。
      小说得有人物形象。《葵花》(小说原名)里的主角是一个女性人物,这个女性人物有点象征大地母亲,但这是小说写成多年后的感觉。在小说刚开始写或有写这部小说的念头时,我着实不曾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你不知道小说开头后里面到底会装些什么、小说结尾又会怎样。我相信正是这些未知,让每一位写作者欣欣然沉浸在写作的快乐当中。
      这部小说从发表到现在十几年了。十几年间,人们经历太多,可喜的是,这部小说仍不过时;反而,社会对土地和粮食的关注度比十几年前更多些、力度更大些。葵花十几年前的思想和作为在今天比之前更值得关注,社会也需要更多葵花式的人物,将热爱土地、热爱庄稼的火种传播下去。

    曹向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