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又称为莲花闹、莲花乐、落子、莲花板等,流传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演唱时大都是两人一伍,一唱一帮,各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为“莲花”状,助打节拍,内容主要以劝世文、民间故事等为主,如《闹稽山》《百花台》《珍珠塔》等。莲花落的表演是边歌边舞,动感强、可视性强,语言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传承价值、社会价值。
《莲花落》一书追根溯源,讲述了莲花落在山西中部的发展源头和晋中莲花落的历史发展脉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晋中莲花落的艺术特色,真实还原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曹强先生整理、挖掘、保护晋中莲花落,并创立、发展太原莲花落的过程,以及太原莲花落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关海山
【荐书人品读】莲花落的三重生命密码
在山西博物院陈列的北齐佛像低垂的眼睑下、在平遥古城斑驳的砖缝间、在晋商票号泛黄的账册褶皱里,一种穿越千年的声音始终在回响。田家宾笔下的《莲花落》如同考古学家的手铲,剥离出这种声音的三重生命密码——从佛门梵音到乞食者的生存密码,最终升华为镌刻民间记忆的文化基因。
在音韵考古的深层,莲花落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学活性。晋中方言中入声字的短促爆破音,与竹板清脆的撞击声形成拓扑学意义上的共振。作者通过289个田野案例揭示,老艺人们如何将声调曲线转化为情感抛物线——去声字如悬崖坠石、阳平声似汾水缓流,这种声腔地理学构建的不仅是地方认同,更是对抗标准语霸权的文化屏障。
《莲花落》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曲动人的文化赞歌。作者通过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心跳,更让传统在时代的河床上奔涌出新浪花,它揭示了莲花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滋养。
在对文化的愈发关注中,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书中那句“莲花落艺人的竹板,敲打的既是历史的心跳,也是未来的脉搏”,深刻地阐释了真正的文化保护,是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让传统文化持续发声,在现代社会中续写传奇。
千年古韵,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