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山西影视艺术流金岁月的历史镌刻

  我省著名评论家韩玉峰先生的两部著作《山西电影文学史》《山西电视剧艺术史》近100万字,像秋天庄稼地里沉甸甸的谷穗,抱在怀里仿佛抱着一段流金岁月。我一连几天读完之后,内心升起对未曾谋面的韩老深深的敬重之情。这段流金岁月里结出的丰硕成果让我们回眸春天的播种与夏天的耕耘。韩玉峰先生以严谨细致、蓬勃激情、精雕细琢对山西这片黄土地上的影视艺术进行了完整充分地梳理、挖掘、书写,为山西影视文学艺术赋能、塑形、立像,彰显山西在全国影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从这里,让我们感受脚下黄土地的沧桑与浪漫、古老与时尚、厚重与多情相互交织的多姿多彩与瑰丽神奇。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山西电影诞生于1935年。从1935年至2019年,80多年的电影文学资料,韩玉峰先生从时间的经纬度耙梳整理、分门别类、条缕辨析、撰文评论,不仅是电影文学发展史的精微描摹,更呈现出葳蕤磅礴的艺术审美风貌。评论家对不同时期的电影所作的精彩述评,是最大亮点。不仅对“山药蛋派”代表性作家马烽、孙谦、西戎、胡正等的电影剧本创作作了深度分析和挖掘,而且对时代背景、作家的思想特征以及搬上银幕后的社会反响都作了中肯评介,完成了电影创作者、生产者、传播者以及鉴赏者之间的对话。韩玉峰先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审美意向等角度,对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咱们的退伍兵》《黄土坡的婆姨们》等诞生于山西的历史渊源、创作缘起、风骨品格给予了民族价值观的审美阐释,讴歌赞美新中国、反思历史、关注农村现实生活等电影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人民电影”“电影民族化”等电影评论体系中有理想有激情的话语部分。平实准确的语言风格建构了影视史学的大众话语,让读者在阅读时即在心中产生亲近感和荣誉感,这是山西的影视成就和贡献。
  根据山西作家的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从赵树理、马烽到张平、刘慈欣,从《小二黑结婚》《花好月圆》《三年早知道》到《天网》《孤儿泪》《天狗》《生死抉择》《流浪地球》,故事梗概,影片影响力以及专家评价,或综述或转述或点评,一一道来,风貌尽在眼底。还有山西作家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还有按照题材分类的抗战电影、戏曲电影、动画电影、微电影等按照各自的框架进行了规整,既有史,又有论,详略分布,舒展自如,条理清晰,文质兼美,是艺术欣赏,更是审美享受。
  相比电影而言,山西的电视剧创作生产晚一些。从20世纪80年代一经诞生便茁壮成长,迅速发展,优秀电视剧喷涌而出,庞大的体量让山西故事全面展开。革命题材、军警题材、历史题材、晋商题材、农村题材、现实题材以及戏曲电视剧等,五彩缤纷,杂花生树,鲜亮的电视剧发展史在韩玉峰先生的回顾评判中获得了位置和铭记,让我们对山西的电视剧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这是多么宝贵。
  电视剧以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或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或反映大时代风云变迁下的世情百态,或书写大众日常生活的悲欢离合,成为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韩玉峰先生从这一最具大众化的叙事艺术形式出发,对山西电视的发展、特点、文化和社会意义等方面,作出全面、充分、客观的评介,强调本土性和独特性,注重时代性和创新性。比如对《喜耕田的故事》《西口情》《太阳从这里升起》《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等的评述放置在历史与时空的大背景下,拓展维度,构建自主话语,折射时代发展镜像,体现美学追求,表达中国气派。

边云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1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9期

  • 第2025-05-18期

  • 第2025-05-17期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