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周刊·学思

深化志愿服务价值引领 推进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

  

杨雅乔

  志愿服务是凝聚青年力量、彰显青年担当的重要实践载体。深化志愿服务价值引领,既是推动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汇聚青年智慧、凝聚青年合力赋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之举。

  青年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是凝聚青年力量、彰显青年担当的重要实践载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精准呼应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推动广大青年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转化为服务社会实践的价值引领。深化志愿服务价值引领,既是推动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汇聚青年智慧、凝聚青年合力赋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之举。

聚焦奉献价值精髓,彰显青年挺膺担当新风采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奉献精神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在态度、行动和信念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将奉献精神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才能在平凡的奉献中书写不凡的人生华章。要积极引导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挺膺担当。
  聚焦奉献价值精髓,要着力把准政治引领方向,全力彰显青年挺膺担当新风采。始终把加强对广大志愿者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引导广大志愿者在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载体,推动青年充分认识奉献精神作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关键纽带,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淬炼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健全青年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部署,将奉献精神培育深度融入青年荣誉激励体系。以评选表彰为牵引,构建“政治引领铸魂、实践育人固本、荣誉激励赋能”的立体化培育格局,把弘扬奉献精神贯穿青年成长全过程。通过完善志愿服务时长记录、信用积分等配套制度,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生动局面,切实将奉献精神的价值引领转化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矢志永久奋斗的磅礴力量。

突出友爱价值内核,拓展青年社会融入新路径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团结友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志愿服务的友爱精神,将“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价值内核融入青年社会实践,有助于引导青年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在“热诚关爱他人”“多做实事好事”的实践中,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突出友爱价值内核,要全力拓展青年社会融入新路径。要将友爱价值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织青年深化日常服务,依托群众身边站点,发挥窗口单位作用,开展长流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做好结对服务,以“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让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鼓励青年在志愿服务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以情感共鸣促进社会融合。深化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联动,引导青年在践行友爱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社会中找准人生坐标,切实打通青年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弘扬互助价值理念,构建青年实践育人新范式

  志愿服务蕴含的互助价值理念,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又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为构建青年实践育人范式指明了方向。
  弘扬互助价值理念,要着力优化志愿互助生态,全力构建青年实践育人新范式。推动青年在“共学共行、共建共享”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养,在“助人自助”中厚植家国情怀。紧扣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的重要部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打造“理论学习+实践服务+成果转化”三位一体育人链条。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一线以知识帮扶助力产业发展,在社区治理前沿以技能互助优化服务供给,在应急救援现场以经验共享提升处置效能。让青年在践行“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创造未来”的生动实践中,深化对“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的认识,让互助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进步价值导向,激活青年成长成才新动能

  青年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志愿服务的进步精神,深刻契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价值导向。
  坚持进步价值导向,要着力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力激活青年成长成才新动能。要将志愿服务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课堂,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一线感悟“国之大者”,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读懂“人民至上”,切实把“两个维护”融入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强化政治引领,健全激励机制,建立青年成长档案,跟踪记录青年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与成长轨迹,为其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设立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基金,激发创新活力。将志愿服务成效纳入青年政治素养评价、职业发展规划体系,激励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答卷,让进步价值成为驱动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