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企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满意度,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从1945年组建屯留县罗村信用社,山西农信事业至今走过80年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当时老一辈农信人身背帆布包,包里装着算盘、公章、票据、复写纸,他们上门服务、就地办公,这种风雨无阻的服务精神被群众称为“背包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大力弘扬“背包精神”,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
充分认识弘扬“背包精神”的重大意义,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结合近年来改革化险发展实践,深刻认识到,“背包精神”是金融服务人民群众、金融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之一,传承“背包精神”是深入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具体体现。
80年前,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广大农民群众用一筐土豆、一石粮食、一套农具和一些极为零散的资金集资入股成立了具有互助性质的农信社,其初心是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老一辈农信人坚持白天走村串户拉家常、揽储放贷,晚上熬油点灯算利息、登记账表,精打细算、勤俭办社;坚持“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为储户贷户资金负责,为农信社稳健经营做保障。可以说,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所传承的“背包精神”,是响应党的号召,闻令而动、主动作为的政治品格;是围绕客户需求,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的奉献意识;是秉持光荣传统,艰苦朴素、勤俭办社的敬业情怀。这种“背包精神”,是一代代农信人服务“三农”淬炼的精神成果,是我们立足本土开展特色化经营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全系统攻坚克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背包精神”奠定了农信机构的生存发展之基,铸就了农信事业的文化之魂,激励着农信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
把握五个鲜明特性,以“背包精神”赋能金融文化建设
始终体现党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听党话跟党走,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金融服务。只有时时处处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农信社紧扣时代脉搏,成立初期响应减租减息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进入新时代,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123个党委、938个党支部、1.3万名在岗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纪律作风优势持续转化成客群优势、市场优势和队伍优势,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突出支农支小的群众性。农信社是农民集资办起来的农村金融机构,从群众中来,承载着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期望;也必须到群众中去,履行服务群众的天职。只有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坚持把支农支小作为办好农商行的灵魂工程、生命工程,才能赢得百姓信赖,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老一辈农信人坚守本源,坐百姓的炕,下农民的田,赢得“百姓银行”美誉。进入新时代,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继续以多样化方式贴心服务。晋城“红马甲”服务队深入网格,吕梁电动骑行大军翻山越岭“送贷上门”,流动服务车、农村金融服务站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目前,全系统开设2001个党员服务窗口、5079个党员示范岗、3047个党员责任区,建设2774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将员工充实到营销服务一线,白名单客户经理达到1.2万人,一年翻了近一番,对群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严守根植三晋的本土性。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扎根县域,员工大多为本地人,熟悉当地产业和“三农”以及小微状况。只有做到“资金用于本土、税收留在本土、分红分在本土”,用实际行动履行“服务本土、深耕本土、反哺本土”的责任担当,才能真正守牢站稳“三农”阵地,夯实生存根基。全省农商行近3000网点覆盖几乎所有社区乡镇,“本土银行”的特性鲜明。山西农商联合银行优化服务机制,深耕本土市场,在农村推进整村授信,在城区开展网格营销,丰富“晋享贷”等产品,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作用。
保持农村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员工长期扎根一线,熟知乡情村情、农产品行情,优势得天独厚。要专注做最擅长的业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专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坚持打造“信用户”“信用村”“信用市场”,担当“三农”信用环境的塑造者。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干部员工苦练内功、钻研业务,在全国农信机构技能大赛、数字化转型大赛和资金交易大赛中屡获殊荣。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是全国首批采取“上参下”模式改制的农商联合银行。
赓续拼搏创业的坚韧性。一代代农信人以坚韧的毅力、以百倍的努力克服困难、攻关夺隘,风雨无阻坚守服务,保障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档,搭建起覆盖所有业务的信息系统,许多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搞营销、抓清收,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能攻坚、能奉献、能坚守的担当,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省农商行党委从抓各级“一把手”做起,促进高管主动履职、规范履职,带头走访对接业务合作,以上率下;优化运营模式,充实一线队伍,启动干部人才库建设,激励员工争当先锋。
弘扬“背包精神”,打造百姓银行的有效路径
以“先进性”铸魂。强化政治担当,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坚守主责主业,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耕“三农”和小微沃土,全力支持“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构建多层次激励机制,选树宣传新时代“背包精神”践行者、岗位标兵,引导崇尚先进、争做先进,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
以“群众性”固本。秉持长期主义,以小额信贷为载体,服务好数量庞大的“三农”小微客群,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每个环节,以实效赢得信任。营造诚信氛围,构建更精准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守信客户给予优惠支持,引导客户认清失信危害。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服务,保持与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农商行成为群众的贴心银行。
以“本土性”强基。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资金来自当地,用在当地。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特色和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深挖本土需求,精准创新产品服务。加强交流合作,形成“政银企农”四方联动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统一。面向农村外出人员开展服务,延伸本土服务半径。立足维护本地金融安全,建立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
以“专业性”破题。聚焦打通堵点痛点,在队伍建设、产品创新、流程优化、系统研发、作风转变、考核激励上综合发力,擦亮支农支小品牌。充分发挥“科技+人海”双重优势,体系化提升营销服务能力。加快零售业务转型,对标同业前沿,搭建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打造全渠道融合、智能化服务的零售新模式,兑现“离您更近,与您更亲”的承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创新开展供应链、微供应链金融业务,向科技银行、数字银行迈进。加强各机构班子建设,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锻造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以“坚韧性”聚力。要攻坚克难,下气力和决心解决突出问题,带动全体员工坚守一线、顽强拼搏,牢牢守住县域和“三农”阵地,并在城市市场积极作为。加快科技赋能,推进普惠金融作业平台建设,提升智能风控平台运用效能,完善“线上+线下”“数据+场景”的智慧银行体系,打造富有特色、在擅长领域领先的数字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