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绩效为尺量效益 监督作盾守底线

  

赵红霞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预算绩效管理与财会监督的协同发展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及推动现代财政制度体系的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协同发展:释放多重效益

  从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层面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能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精准地投入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价值,确保资源不浪费,实现效益最大化。项目决策阶段,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能精准筛选出可行性强、回报率高的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的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可控,有效防止资金挪用或闲置;项目结束后,全面的绩效评价则为后续项目提供宝贵借鉴,推动资金使用方式的持续优化。
  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协同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会监督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紧密融合,如同为债务的形成与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比如,在债务发行前,通过严谨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估项目的偿债能力和效益,避免盲目举债;在债务运行过程中,财会监督能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滥用,促进政府债务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为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从制度建设方面,协同发展有利于健全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体系。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提高预算完整性,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优化财政资源分配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与财会监督的协同发展。

政策引领:指明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明确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标志着财税体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财政系统坚持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的一条主线,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接续推进落实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全面规范透明要求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均需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标准科学强调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约束有力则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切实应用于预算管理,对预算单位形成有效制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新的需求,深化改革就是要不断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例如,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在新的产业发展形势下,如何制定符合新兴产业特点的绩效评价标准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为新时代完善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监督,推动构建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现代预算制度,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实践探索:构建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政策引领下,积极行动,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全方位”即全面覆盖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领域,含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经济领域,均需纳入绩效管理范畴。例如,在教育领域,通过对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估,了解资金能否真正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在产业发展方面,评估产业扶持资金是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全过程”贯穿预算管理的始终,从预算编制、执行到决算。预算编制时,应以绩效目标为指引,科学安排资金。例如,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明确项目的预期产出、效果和影响,将绩效目标细化、量化,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执行过程中,强化预算执行监控,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保障绩效目标顺利达成。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时掌握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度,对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在决算阶段,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
  “全覆盖”要求将所有财政资金和所有预算单位都纳入绩效管理范围。无论省级部门或基层单位,无论大额专项资金或小额项目经费,均需接受绩效管理约束。这就确保了财政资金管理的公平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结果导向为根本,围绕绩效目标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全面推进决算公开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科学编制预算时,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绩效评估,确保预算编制精准合理;在严格执行预算方面,强化预算的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预算的行为;强化预算约束与监督,完善监督机制,融合内部与外部监督,严惩违规行为;在全面推进决算公开方面,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决算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作者单位:陵川县财政局。本文系2024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山西预算绩效管理与财会监督协同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YB240)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