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赵树理创作理念的当代启示

  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为新大众文艺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他始终以普通劳动者自居,笔记本里记录的多是农事细节,如土地利用、种子选育等具体内容,这种将“为农民解决问题”置于创作之上的态度,启示当代创作者必须摒弃书斋想象,全身心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大众文艺创作。
  在创作实践中,赵树理的作品成功塑造了“有主体精神的人”形象。《小二黑结婚》中追求婚姻自主的青年形象,打破了传统文学对农民的符号化描写,传递出现代文明价值观。这种创作方式提醒我们,新大众文艺创作必须尊重大众的主体性,避免居高临下的“启蒙”姿态。
  赵树理在语言形式上开创了独特的白话美学风格。他摒弃形容词堆砌,善用白描手法,《三里湾》全篇几乎没有使用形容词,而是通过方言土语构建“可说性文本”。这种“浅易不浅薄”的文风,对当下短视频脚本的直白叙事、网络文学的接地气表达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他还创造性地将鼓词、快板、评书等民间艺术形式融入文学创作,使文学成为“可听可演”的立体艺术。这种创作路径启示我们,可以将直播、互动剧等新媒介与传统曲艺相结合。
  在文化传承方面,赵树理成功融合了民间伦理、五四精神与革命文化,构建了劳动者本位的新型价值体系。这种创作经验提示新大众文艺需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乡村道德观、民俗符号等,避免盲目西化倾向。《万象楼》用传统戏曲形式承载反封建主题的创作实践,为国风音乐、非遗元素在短视频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范例,启示我们要兼顾形式的亲和性与思想的深度。
  赵树理的传播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他依托识字者向文盲口述作品的“二级传播”方式,与当下短视频的“算法推荐·用户转发”模式高度契合。这种传播智慧启示创作者要研究分众化传播路径,如发展方言播客、互动音频剧等形式。他提出的“文摊文学家”理想,与当下“人人创作”的趋势相呼应,外卖诗人王计兵、乡村博主用方言记录生活等创作实践,延续了“劳动者成为文化主体”的精神内核。
  赵树理的创作理念在基层治理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价值。山西沁水县推出的“赵树理调解法”,借鉴其作品中“树礼更树理”的矛盾化解逻辑,将文学经验转化为基层治理工具。作品中对集体劳作和道德互助的描绘,为城乡转型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纽带。
  赵树理创作理念的核心启示在于:新大众文艺必须坚持以劳动者为价值原点,以本土化为美学根基,以媒介融合为传播引擎。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创作实践中既要尊重艺术规律、鼓励多元创新,又要注重政策引导,通过建立优秀作品奖励机制、加强文艺团体建设等措施,提升作品内容品质。只有将艺术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真正守住“人民文艺”的精神内核与艺术本质。

李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