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数字技术助力农业综合效益提升

  

贾丽萍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农业形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政策扶持,构建农业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智慧农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借助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促使农业产业链条全方位步入智能化年代,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改善了管理效果。
  细化具体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引导,制定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涉及农业领域的部分专项,积极推进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农业的顶层规划,明确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方向、目标和任务,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来推动智慧农业的进步。规划指导和技术支撑能推进农业信息化全面深入发展,要集中精力于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面协调“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的建设。
  以示范为引领,实现重点突破。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成为智慧农业的领军区,并在政策制定、创新机制和产业培养等领域进行尝试,塑造智慧农业的发展高地。要强化保障支撑,夯实数据基础,加快推进智慧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农业智慧赋能项目,积极组织智慧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规模化生产经营实体、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和国有农场等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以培养更多的智慧农业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大数据+智能设备”信息共享平台,拓宽人工智能和农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范围,发现并引入实用且高效的智能农业主推广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提高数字化种植技术。
  数字化技术可以明显改善传统管理模式,在推动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完成现代化转型的目标背景下,需要更新管理手段,做到业务流程与数据的融合,依靠全量及时的准确数据来提升治理能力。要率先针对农业生产、农村治理等核心范畴展开数字化改造,形成健全的数据采集储存、传递应用的制度框架,还要加强对涉农部门信息化程度的评判和监督,加快创建业务联动的农业大数据支撑平台,塑造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领域的数据交易体制,探寻多方共赢的数据共享模式,促使数据资源高效流动并发挥出价值,进而加深数据引领的协同革新生态系统。

技术赋能,实现农业全流程升级

  提升农业全链条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在于做到作业精准化与效率最优化。从宏观角度来讲,应当率先推动农村地区千兆宽带网络的普及,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状况以及作物特性存在的差异,大力推动智能装备技术与全产业链深度融合,逐步整合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形成高效协作的农业物联网体系,给农产品高品质生产营造出合适的环境条件。各级政府机构要加大统筹规划与协调力度,使科研院所深入基层展开实践调研,尽快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技术更新速度,改进核心部件、关键子系统以及整机集成的技术性能,重点研发具有较广适应范围和稳定运行特性的智能化农业装备产品。
  各地也要专注于农业产业的迫切需求,并制定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清单,致力于构建和有效利用各种智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同时进行大数据和大模型的联合研发,以便更快地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示范推广力度,带动当地智慧农业整体水平,让智慧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阶梯式发展,并指导科研机构与制造业进行合作,以促进技术装备的快速成熟和应用。要完善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立“互联网+”的智慧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数字政府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测中心建设,以促进智慧农业产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当前,智能设备的使用、农业数据的采集、农产品的数字化营销和物流管理都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加速培养农民的数字素养,为农业行业引进能够适应数字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支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地方政府、农业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应当共同发力,为农民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数字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农业领域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到农田中与农民进行面对面培训,也可以通过视频课程来进行线上教学。另一方面,要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特别是鼓励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参与农村的电子商务、智能农作、农产品品牌管理等新兴业务,为农村数字化进程带来新活力,提升农业科技的实用性和落地效果。同时,可以鼓励农产品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兴的农业经营实体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构建“科技+农户”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科技试验和智能化改造实践,形成农民和技术“双向融合”的良好局面。(作者单位:忻州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