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周刊·学思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满鑫垚

  以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我们要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揭示,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准则。

坚守文化之“正”,筑牢文化传承发展根基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时代推进文化传承,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文化领域重大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深度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转化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实践伟力。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秉持敬畏之心深耕细作,不仅要系统梳理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为邦本的治理智慧、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等精神内核,更要激活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在当代的生命力,让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火花,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不竭的历史滋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保障。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主动担负起文化使命,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又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践行主体与传承中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与最大制度优势,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文化工作全链条,严格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等原则,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文化传承合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治理能力,确保文化建设方向不偏、主线不移。

激发创新之“能”,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动力

  推动文化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以时代精神激活文化基因,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构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表达体系。文化创新要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坐标,善于捕捉时代精神和洞察社会。创造者要将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转化为具象化的文化叙事,使文化作品既承载历史纵深,又饱含现实温度。同时,要鼓励文艺工作者大胆探索题材、形式、手法的创新,突破传统思维定式,通过现代性转化实现文化基因的“创造性传承”,孵化兼具思想穿透力、艺术感染力与时代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根基。
  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科技是时代前行的重要引擎,也是文化传承的“加速器”与“催化剂”。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既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让中华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的战略选择。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加速迭代,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一方面,科技为文化遗产提供“数字保鲜”,通过数字化修复、虚拟展示等技术,解决文物老化、典籍散佚、非遗传承断层等难题,构建跨越时空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科技打破时空壁垒,将“藏在深闺”的文化遗产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从“小众传播”转向“大众共享”。不仅如此,科技还为文化注入“创新基因”,让文化元素成为现代产业的“创意源泉”,使科技产品因文化内涵更具精神价值,形成“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新生”。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文化创新瓶颈的关键密钥。要构建“放得开、管得好、服务优”的文化治理体系:在管理层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干预,赋予文艺院团、文化企业等更大的创作自主权;在生产层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通过设立文化创新基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在评价层面,构建“导向鲜明、标准科学、公开透明”的文艺评价体系,以“专家评审+大众评议+市场检验”综合评价作品价值;在人才层面,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竞争性机制,实施“青年文化英才”等培育计划,让每一个创新火花被看见、每一份创作热情被点燃,推动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局势,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启示我们,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中创新、开放中坚守——坚守文化之“正”,方能激发创新之“能”。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