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数字赋能山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卫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最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正站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职业教育要服务好、支撑好产业发展,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关键办学硬实力。近年来,全省围绕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以国家政策为引领、产教融合为抓手、区域需求为导向,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模式革新、资源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数字时代加速演进,必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构职业教育生态、助力职业教育改革升级的利器,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为职业教育更精准地服务山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强化创新赋能,全面夯实职业院校数字基座

  数字基座是职业教育新基建的“根”,唯有夯实底层技术生态,才能支撑职业教育从信息化向数智化的跨越式升级。进入新时代,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资源库,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技术架构,已经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任务之一。
  当前要坚持以“物联、数联、智联”为原则,进一步整合云、网、端基础设施,融合数据治理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云—网—端—数—智”一体化的技术生态,打造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数字教育环境,实现教学、管理、服务全场景互联互通。依托5G+云网技术优化网络基础环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有效解决高危行业实训危险性和高成本问题。通过5G+MR教学实现沉浸式课堂体验,实现课程安排自动化、教学资源共享、在线教学评估等。利用物联网设备(如无线投影显微镜、运动手环)与AI技术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数据中台统一归集职业院校内外数据,构建学生、教师、院校的数字画像,为个性化教学、精准管理、动态监测与决策分析提供支撑。

坚持供需适配,推动专业与课程数字化转型

  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不是简单“搬家上网”,而是通过技术重构教育模式,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当前,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在于以数字技术为“透视镜”,精准捕捉产业变革的“微信号”,全方位推动专业与课程的动态升级。
  首先,要把开发专业与课程数字化标准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专业与课程数字化标准体系,加快相关产业链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步伐,促进专业与课程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把新形态数字教材与教学资源作为关键环节,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全方位整合师生发展、职业岗位需求及企业需求等数据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的主流生产技术,全面吸纳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实时更新、动态优化。
  再次,要把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训体系作为重要举措,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虚实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全力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和平台,确保实训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聚焦场景应用,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和技能

  数字化素养是未来人才的“通行证”,唯有师生共进、软硬兼修,才能锻造适应智能时代的“新工匠”。要将“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科学管理、精准培训到实战赋能,构建“全链条”的赋能体系,推动师生从“数字使用者”向“数字创造者”跃升。
  强化管理数字赋能,积极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自动化处理,支持管理层开展数字化管理创新项目,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教师数字培训,实施“教师数字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多元化的在线培训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制定“基础——进阶——专家”分层培训方案,打造全周期教师数字化培训体系。强化教学数字评价,围绕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混合式教学设计、数据驱动评价、产教协同创新等核心维度,引入在线课程活跃度、微课开发数量、混合教学成效等指标,动态追踪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评估和提升绩效。
  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将数字化内容融入相关课程设置,构建涵盖数字技术技能(工具使用)、数字应用技能(场景实践)、数字意识技能(批判思维与创新)等多维度、特色化的培养框架。运用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重构实训场景,提升学生数字化项目实践中的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学生参加大数据分析竞赛、人工智能应用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创新项目的兴趣和能力。

倡导集成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

  数字化转型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共奏的“交响曲”,唯有营造开放、协同、创新的发展生态,才能让职业教育走向“共生共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根本,集成是关键,尤其要通过政校行企多方联动,探索扁平化、网络化的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学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自主联合、灵活组合的新型合作格局,激发各参与主体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
  要在产业和职教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上持续发力,鼓励头部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产业趋势分析和未来能力预测,探索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要在搭建数字化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上持续发力,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高效整合和智能分析,为企业和学校提供精准化的供需对接服务。
  要在优化产教融合服务流程和方式上持续发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接入的企业和学生进行全面精准画像,深入分析其差异化诉求,建立实时感知、快速响应的供给链条,实现产教供需实时匹配和动态优化。要在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网络上持续发力,加强数字政策与战略对话,开展新理念、新战略、新标准等专题交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山西省财经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课题“数字赋能职业类院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数字化内审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XCJGZLZD021)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